本篇文章3187字,读完约8分钟
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表现爆发了;另一方面,金融反腐败深入推进,金融监管部门经历了密集的辞职热潮。
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业绩爆发,另一方面,金融反腐败的深化,金融监管部门经历了密集辞职的热潮
[据记者统计,仅在2015年前5个月,就有7名局级干部离开证监会,这在规模和级别上都是罕见的。]
一波大规模的“三党会议”官员辞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新的金融模式方兴未艾,导致金融监管层面的人事变动。《中国商报》对近年来中国最高监管机构的辞职趋势进行了评估,发现“三党制”官员的辞职分为三个趋势:第一,他们去了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二是监管体系的内部转移,如央行官员去证监会或去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三,它转向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甚至互联网金融。
一些离开央行的金融机构人士半开玩笑地告诉《中国商报》,离开央行的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无意中暴露了监管机构的低收入、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乏,以及市场化机构成为金融精英的“无奈之举”。一些内部人士还表示,央行官员加入市场机构是正常的,双向流动有助于央行官员了解市场,市场参与者了解政策。
央行精英加速了资金流动
8月初,姚玉栋向《中国商报》证实,他辞去了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一职,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并补充了央行高层集体下海的消息。
央行最高管理层的重大变动应该从2014年底开始。当时,时任中国央行副行长的刘辞去了农行行长一职。2016年2月,刘担任中国证监会党组书记、主席。
2014年底,金忠霞辞去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职务,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担任中国执行董事。
2015年2月,胡晓炼辞去央行副行长职务,出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中国央行行长助理祁进今年年初辞职,出任丝路基金董事长;5月,支付结算部副主任周辞去央行职务,出任华瑞银行副行长。
2015年10月,出生于1966年的中国央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焦金普辞去了上海黄金交易所主席一职。在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的关键时刻,这一人事变动有望推动上海黄金协会加快“上海黄金”品牌的创建。
自2016年以来,61岁的前央行副行长李东荣当选为中国互联网(爱记、净值、信息)金融协会首任主席。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随着全国行业协会的成立,李东荣正试图为混乱的互联网金融业建立“家族规则”。
包括姚玉栋在内的中国央行今年已多次启动官员“换局长”的模式,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机构中任职。前央行物资管理二司司长、年轻经济学家吴歌辞去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助理职务;3月,中央银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司的李超成为华泰证券(601688,BUY)的首席宏观研究员。
中国证监会的人事调整尚未完成
近日,中国证监会国际部主任齐斌离职担任中国投资公司(CIC)副总经理的消息,再次引发市场对中国证监会“人才流失”的担忧。
齐斌的下一站是中国投资公司,一个“主权基金”,而中国证监会机构部主任梁永胜被调到江苏省证监局。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6月离职的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可能会去大学教书,而不是去金融机构“淘金”。
自2014年底以来,随着市场的完善、金融机构绩效的爆发以及金融反腐败的深入,金融监管部门出现了密集的辞职浪潮。据记者统计,仅在2015年前5个月,就有7名局级干部离开证监会,这在规模和级别上都是罕见的。
2015年1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免去蒋向阳的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信息办主任(网络信息办)职务,蒋向阳随后前往博世拉基金担任总经理。
2015年3月,中国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原副主任王鸥辞职,前往中投公司专项投资部工作。同时,原中国证监会党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闫涵也已离任。
2015年5月,原监察局局长欧阳建生、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原副主任、私募股权基金监管部原副主任杨三名局级干部同时离职。
中国证监会的“辞职潮”已经在2014年出现。罗,2014年11月赴大成基金担任总经理,此前曾担任计委专家顾问委员、机构部创新司司长;周剑南也参加了大成基金,他在离开公司之前在上市部工作。
据媒体统计,2014年,约有30名司局级以上干部离开中国证监会,其中大部分加入了市场机构。可以看出,2015年下半年,证监会人员的流动相对较少。上述证券监管系统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是因为证监会在下半年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司局级以上干部离职后三年内不得担任监管对象。
虽然无法确定这项政策的出台是否旨在限制员工流动,但它客观上遏制了“流动潮”。
在不久的将来,离开证监会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系统内的人事调整。今年4月,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副书记;今年5月,上交所董事长桂敏杰退休;6月,正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凡离任。一些证券监管系统内部人士预测,这一轮人事调整可能还没有结束。
银行监管官员“下海”:他们大多去了金融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的公开信息,《中国商报》报道,自2015年以来,共有6名银监会官员下海,而这一轮银监会官员下海更青睐银行。
“监管官员出海,一方面是为了考虑薪资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考虑个人发展问题。”一位来自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人士评论称,在监督机构官员任命时,要考虑个人的整体素质以及与机构的“契合度”有多高。
2016年6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周牧兵调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这是自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高级别的监管官员从监管机构转变为金融机构。
2015年6月,原银监会非银监局局长李付安正式出任渤海银行董事长。他从河南银监局到银监会非银行部门仅一年。
2016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银监局副局长蒋加入均瑶集团,均瑶集团是民营银行温州市工商银行的创始人。目前还没有关于姜是否为温州市工商银行工作的确切消息。
“私人银行正在走向正常化,需要更多的银行高管。未来,监管或其他银行高管将更加频繁地流动。”此外,根据上述股份制银行家的说法,互联网金融倾向于招募薪水更高、发展空间更大的空人。
2015年4月,中国银监会创新司副司长杨晓军出任鲁法克斯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然而,不到一年后,2016年3月,杨晓军加入久富集团担任总裁。
根据《中国商报》的分析,一个大银行官员出海时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薪水和更多的空空间,但如果他不适当调整自己的角色,他就会“水土不服”。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辞职者转向创新机构和职位
自2011年以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经常看到“出海”的例子。回顾过去,制度仍然是重要的选择之一。近年来,趋势是机构和岗位都紧跟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向创新机构和岗位转型的特点。
根据《中国商报》的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有10多名中国保监会官员下海。
事实上,这并不新鲜。如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担任广东省保监局局长,百年寿险公司董事长何永胜担任大连市保监局局长,中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李迎春、寿险公司副董事长李放担任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
随着近两年保险业资本的密集投入,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也希望“抢夺”人才,对高层次保险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保监会官员以高管身份进入保险公司已成为一种趋势。自2011年初以来,包括严波、丁畅、张宗涛、赵小明等在内的10余名中国保监会官员。,先后下海并调任长安责任保险、华泰保险等保险机构担任高管。
近日,曾“出海”华泰财产保险的张宗涛,作为华农保险的拟任总经理,出现在6月份的一次车险讨论活动中。他的职业履历涵盖了监管当局参与商业票价改革制度的设计和财产保险公司的实践,他的职业轨迹也相当鲜明。
当地的保险监管机构也有很多“出海”的案例。例如,原江西保监局局长张行担任大众保险董事长,原吉林保监局局长刘德江担任都邦保险董事长。
标题:离开 “一行三会”的日子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