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5字,读完约5分钟
农业指数保险作为农业保险转型和发展的创新模式,是一种风险转移工具,它是根据预先设定的外部参数是否达到触发值,而不是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来决定是否进行补偿。目前,我国安徽、江西、北京等省市都开展了农业指数保险试点项目。其管理成本低、理赔简单快捷、能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新生事物,农业指数保险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任忠要实现农业保险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用指数替代个人实际损失的设计特点是抽象的,这使得农民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认同,导致对指数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根据指数保险合同的设计,个人能否获得赔偿完全取决于事先约定的指数是否达到触发水平,与个人的实际损失无关。因此,就功能而言,指数起着代理变量的作用,有必要将实际的个人损失与指数所代表的损害程度有效地联系起来。在许多农民眼里,这种产品设计是不直观的。如果指数估计的损失与实际损失相差很大,农民更容易拒绝指数保险。
其次,缺乏基础数据和接入设施是农业指数保险的瓶颈。农业指数保险主要包括天气指数保险、区域产出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目前,区域产量保险产品的研发至少需要20-30年的连续有效的农作物产量数据,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一般需要30年的气象数据作为基础,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缺乏准确的农作物产量数据、气象数据和灾害损失数据。然而,气象指数保险所需的气象观测站大多不达标,难以为建立灾害强度和损失模型提供完整的数据。而且天气预报监测的准确性不够,所以一些地区的观测站很难覆盖必要的区域或者观测信息不能满足数据需求。
第三,在农业指数保险中,当指数计算的补偿与实际损失不完全匹配时,就会存在基差风险。以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赔偿基于实际天气指数与约定天气指数之间的偏差。因此,在同一个农业保险风险区划中,所有被保险人以相同的费率购买保险,当灾害发生时,被保险人获得相同的赔偿。因此,赔偿金额与受害者的受灾程度之间不可能达到有效的匹配。
此外,农业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合适指数的选择是整个农业指数保险能否广泛推广的关键问题。以气象指数保险为例,保险产品的设计必须准确计算当地重大气象灾害风险与农作物产量的关联度,并收集当地长期气象和农业数据。对于一些缺乏相关长期历史数据的地区,天气指数保险的准确性无疑会受到影响,导致赔付率低或高。同时,在天气变化复杂的地区,局部降雨分布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当地气象站测得的气象指数与农田实际气象指数不一致,导致保险赔偿的准确性下降。其他类型的农业指数保险产品是相似的,其中大多数是复杂和困难的。目前,试点气象指数保险大多针对单一灾害,即该指数只选择单一指标,如降雨量和气温。然而,单一的指标往往难以反映多重灾害的复杂情况,很难建立一个全面的指标模型来真实反映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对于如何加快发展农业指数保险,建议全行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广“保险+信贷”模式,切实提高农民的保险需求。在东北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风险管控能力强、保险意识强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推广销售指数保险产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刺激农业指数保险需求。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农村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网点多、覆盖面广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合作,推出“保险+信贷”模式,实现农业、保险和银行业的双赢。
此外,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和积累基础数据。完整真实的数据对于农业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至关重要。没有相关数据,农业指数保险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基差风险将增加。应重视农产品价格采集系统、区域农作物产量数据采集系统和气象观测设施的建设。除了利用政府统计部门收集的产出数据、气象数据和价格数据外,还需要适当引入第三方数据,进一步加强极端天气事件、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强度、农业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的积累和完善。
还应加强农业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注重指数和触发值的选择。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需要农业、气象、统计、保险等领域专家的配合,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多部门、跨学科合作,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指数保险产品研发团队。在选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作物的气象敏感性、种植面积和发展前景等因素,最终选择指标中比重最高的品种。价格指数保险应选择在试点项目的消费者指数中权重较大的典型品种。此外,科学合理的指标和触发值是成功设计指数保险产品的关键。如果指标和触发值选择合理,保险的有效性和农民的有效需求就会很高。以区域生产保险为例,有必要进行科学细致的灾害风险区划,增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以确保保险合同设定的“触发产出”符合当地实际产出,提高农民对指数保险的接受度。
当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指数保险产品,以有效降低基差风险。指数保险产品种类繁多,但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农业和消费条件差异巨大,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相同的保险产品。指数保险产品应根据具体地区和当地条件进行选择。这不仅能迎合各地区农民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基差风险。对于经济基础好的地区,可以考虑收入有保障的价格指数保险产品;对于农业用地少、气候条件多变的省份,应根据影响当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气象因素,开发和推广气象指数保险产品。
标题:农业指数保险接力农险转型任重道远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