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06字,读完约9分钟

据21世纪经济研究所称,目前生猪价格的供给周期已经进入下行区间,短期内生猪价格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上升或下降,但波动不会太大。在这个猪的周期中,有一个高价格和低库存的“新常态”。许多养猪户不再关注猪的高价,扩大生产规模。在这一现象背后,养猪的技术、资金和环保门槛都提高了。这导致小农户和散户的退出,而大规模养猪场未能及时补仓,也就是说,猪肉供应缺口将逐渐加大,中国未来可能面临“谁养猪”的问题。

“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自去年生猪价格触底以来,从一路涨到今年6月,其价格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被称为“历史上最强劲的生猪周期”。

一般来说,猪的周期由两部分组成,即基于供应的大的跨年度周期和基于市场需求的小的季节性周期。与两三个月就能屠宰的鸡不同,猪的屠宰时间一般需要半年左右,这使得养猪户有更长的“反应弧”来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规模。

在大周期中,生猪价格的上涨刺激了农民填列。供给增加后,猪肉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生猪价格下跌,然后供给收缩推高价格,再次进入新的周期。小周期主要受中国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并在一年内呈现季节性波动。

这一生猪周期始于去年3月,当时最低价格为11.50元/千克,然后在今年6月一路攀升至最高价格21.10元/千克,期间生猪价格波动并上涨,总体涨幅为83.5%。今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下降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月份生猪(外三元)市场价格跌至每公斤21.1元的高位;7月份,生猪(外三元)价格在每公斤18.7-18.2元的区间内回落;这个月的反弹失败了,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进行了调整;9月份,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生猪价格从9月初的18.4元/公斤下降到最近的16.2元/公斤,比6月初的最高价21.10元/公斤低4.9元,整体下降23.2%。

“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所的数据,从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目前生猪价格的供给周期已经进入下行区间,短期内生猪价格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上升或下降,但波动不会太大。

在这个养猪周期中出现了高价格低库存的“新常态”,这意味着许多养猪户不再关注猪的高价格,扩大了他们的生产规模。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养猪技术、资金和环保门槛的提高。这种情况导致小农户和散户退出,而大规模养猪场未能及时补仓,即猪肉供应缺口将逐渐加大,中国未来可能面临“谁养猪”的问题。

高价低库存的奇怪模式

尽管猪肉价格一直在飙升,但养猪场的库存却出人意料地没有相应增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猪肉产量为3690万吨,下降了3.6%。生猪43163万头,同比下降3.4%;生猪屠宰47924万头,下降3.7%。

本轮历史上最强的猪循环与前一轮不同。除了罕见程度的价格波动外,生猪价格高与库存低长期共存的奇怪现象也贯穿于这一生猪周期。

“猪周期”的共同表现是养猪户会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积极调整养殖规模,生猪价格的上涨往往伴随着存栏量的增加。大量个体农户根据价格扩大了库存,导致后期生猪供过于求。

预计存栏量低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畜禽养殖环保标准的提高、生猪产业资本门槛的提高以及进口生猪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首先是提高畜禽养殖环境标准的影响。

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过去的两年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并相继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每头猪需要几十到一百元的环保费才能达到养殖排放标准。目前,猪在许多散户投资者中的利润约为200元。如果环保投资不能被规模效应所对冲,养猪利润将会大大降低。因此,许多农民对投资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当政策收紧时,他们就不能再进入这个行业。除了提高养殖环境保护标准外,允许养殖区域范围的缩小也对养猪业产生了影响。

“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其次,提高养猪业的资本门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集约化养殖的数量被定义为200头以上的猪,大规模养殖和零售养殖在该行业中的比例约为1: 9。与农民工相比,养猪投资大,回报率低,许多农村散养农民开始退出养猪业。

四川曾是猪肉生产大省,但近年来,其猪肉生产能力下降,导致供应短缺,猪肉生产已从内需转向内需。因此,养猪要想真正赚钱,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以下简称“三个转变”),以规模换效益。

与以往的零售养殖不同,三华养猪的标准规模至少是100头,养殖投资也增加到了几十万元。自我支持和自我教育的结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始规模需要1万多人,相应的投资规模达到数千万元。

以养猪企业文股份(300498,BUY)为例,该企业主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养殖,这种养殖模式成本较低。如果饲养50万头猪,每头猪的饲养成本约为2000元,其中温的企业和农民每人投资约1000元。建立50万个养殖基地,温企业投资5亿元,农民配套投资5亿元。养殖基地建设期一般为5年。考虑到猪流感爆发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养殖基地真正实现盈利至少需要8到9年的时间。养猪业周期长、投资门槛高的特点,使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最后,进口猪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口猪肉总量达到113.8万吨,进口值同比增长270.9%,创历史新高。同时,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有7085万头生猪,为186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美国生猪价格正在下降,生猪期货价格达到了10年来的最低水平,仅上一季度就下降了32%。就成本而言,进口猪肉比国产猪肉更有优势。中国的养猪成本大约是每斤6元,而美国的成本是每斤4元到4.5元。进口肉类将填补国内猪肉市场的供需缺口。

“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虽然猪肉的进口会影响国内猪肉市场,但影响仍然很小。这是由中国每年的猪肉进口量决定的。尽管同比增长270.9%,但中国前8个月的猪肉进口总量达到113.8万吨,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小部分。去年,中国猪肉产量为5487万吨,进口猪肉占不到1.5%。

农业部曾表示,生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影响了大量的就业人口,短时间内大量放开猪肉进口进行替代是不合适的。

将来谁会养猪?

与个体农户相比,集约化农场在环保成本、资金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规模化养猪仍然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投资。因此,该行业的进入速度远远落后于散户的退出速度,导致养猪行业的供需缺口。由于大量个体农户的退出,大型养猪场正在适应养殖规模的调整,导致前一段时间生猪价格上涨,生猪存栏量偏低。

养猪业逐渐从个体农户转变为以规模化养猪场为主要供应商,并进入规模化养殖,这意味着资本的进入。在高劳动力成本和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未来大规模农业的发展应该是自动化和清洁化的。规模化和自动化对资金和水产养殖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养猪业的资本化和智能化。

未来,工商资本将有最大的机会进入养猪业。这一养猪周期的失败实际上是中国养猪业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体现。

21世纪经济研究所认为,在中国养猪业正在逐步向资本化和规模化转型,但仍以个体农户为主的背景下,建议中国养猪业相关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首先,个体农户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建议在养猪业向自动化和规模化转型的过程中,建立个体农户的退出和参与机制。

建立个体农民退出制度。个体农户在农业中占很大比重,个体农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如果生猪养殖许可标准突然提高,缺乏相应的补贴退出机制,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个体农民来说,由于达不到环保标准,他们突然失去了传统的经济来源,这将使他们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造成社会不稳定。这需要不同当局和政策之间更好的协调。

“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解决上述退出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引导个体农民向大规模农业转变。不想退出养猪业的个体农民可以被引导到大规模养殖。政府可以弥合资本和散户投资者之间的差距。通过资本与散户的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散户的技术和资本,还可以分担资本成本和风险。此外,个体农民也可以以合作社的形式结合大规模耕作,政府可以为购买合作社设备提供适当补贴。另一方面,这将推动中国资本养猪时代的到来。

“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其次,发布即时、直观的市场信息,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中国生猪循环的原因是个体农户在养殖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产生羊群效应;另一方面,这与市场信息传播不畅有关。

虽然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有相关数据,但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可检索性和直观性较差,尤其是对农民而言。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改善信息发布,从而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标题:“史上最强猪周期”恐落幕 资本养猪时代来临?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