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1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高江红实习生何玉源北京报道
“中广核和法国电力不仅仅是建造两个单位,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来服务中国和法国,甚至印度和非洲?”1月26日,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中法企业气候变化商务合作论坛上直言不讳。
在李俊峰看来,在巴黎气候大会之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正面临三大转型挑战:增长、能源和社会。同时,也有很好的机会。中法企业之间的合作比以前更大了。
对于这样的说法,各界的声音不绝于耳。法国电力中心总经理陈和北京企业清洁能源集团总裁似乎就合作事宜进行了非正式接触。威立雅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晓君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威立雅集团去年对全球业务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新能源部门,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新途径。
巴黎协议下的中国挑战
去年12月12日,全球近200个国家在巴黎达成了一项全新的全球气候协议。根据协议,全球平均气温增幅有望比工业化前控制在2℃以内,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对此,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孟森表示,这项协议对全球经济有一定的机遇。例如,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大幅降低污染控制成本,实现绿色增长。同时,它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生态。
“那时,生态和经济将相互促进,所有国家都致力于经济转型和发展。考虑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肯定会转向产业升级。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无疑将带来新的合作机会。”孟森指出,法国的问题与中国有些不同,法国面临的是增长问题。因此,法国和中国的目标可以同步前进。
对中国来说,棘手的经济转型问题已经摆在了桌面上。李俊峰透露,2015年,全国发电量仅增加了0.5%,这意味着它仅增加了不到300亿千瓦时。与此同时,中国太阳能发电量增加了200亿千瓦时,而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分别增加了400多亿千瓦时、700亿千瓦时和300亿千瓦时。
“据统计,新能源发电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增加了约1800亿度,减少了300亿度,而其他的已经减少了1500亿度。”李俊峰直言不讳地说道。
事实上,去年中国的天然气发电量略有增加。扣除天然气增长后,煤炭消费预计将减少2亿吨,这是中国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的开始。
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即将出现
法国无疑意识到这个伟大的机会就在眼前。
包括孟森在内的法国代表不断向中国政府和企业宣传法国在能源领域的特殊历史和处理公共事务的经验。事实上,法国电力、威立雅和施耐德等法国投资企业都是较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
据了解,目前在华经营的法国企业有3000家,在华法资企业员工总数已达近50万人。目前,法国是中国雇员在欧洲的最大雇主。同时,在法国经营的中国企业有200多家,员工超过2万人。法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投资的第三个国家。
另一方面,随着自身技术水平的增长和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企业与这些国际巨头之间的合作已经开始转向积极的竞争,竞争的战场不再局限于中国,甚至蔓延到国内市场的另一边。
据商务部近日披露,2015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55个国家/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投资7350.8亿元,同比增长14.7%。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为9596亿元,同比增长8.2%;新签合同金额为13084亿元,同比增长9.5%。
当被问及在新形势下如何重新审视双方合作前景时,李俊峰指出,他希望中法两国能够在《巴黎协定》的背景下进行深入合作、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这两者是未来中法企业合作的希望和桥梁。中法两国的企业可以合作打击能源市场。”
至于官方声明,王业立即透露,一家法国太阳能公司近期正积极寻求北京企业的合作,希望进入中国太阳能市场。然而,由于我国太阳能发电配额制度,相关渠道尚未向外资企业开放,导致法资企业投资失败。当陈介绍法国电力拥有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时,立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记者从陈处了解到,中广核与法国电力正联手进入伦敦市场。除了中广核,该公司还在讨论与CNNC进一步合作。
同时,黄晓君还向记者透露,威立雅原本与法国电力有一个合作平台,去年法国电力被完全收购,之后国际业务被注入威立雅,从而建立了威立雅能源这一未来的核心业务。这项业务希望在分布式能源、清洁能源和剩余能源利用方面发展。“这一新业务也在寻求进入中国的新途径,并希望与中国合作伙伴就合作模式进行更多讨论。”
标题:中法聚焦低碳发展战略 或抱团进军全球市场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