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15字,读完约10分钟
[目前,中科创科学院已落户260多家制造商,拥有50多个项目,服务5000家制造商,为社会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10%的项目获得了天使投资,并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
[根据华大基因提供的数据,目前公司已在全球55个国家开展业务,5000多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7岁。总部30%的R&D团队拥有博士学位。]
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稀缺导致深圳“源头创新”能力不足。这几乎是这座新城市长期存在的“短板”。
同时,从东到西狭长城市的地理格局已经发出了“空空间有限”的预警。对于来自深圳的新一代移民来说,房价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有能力阻碍自己的梦想。
深圳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变化,即如何以现实的创新力解决未来发展的瓶颈。
年轻城市的教育缺陷
深圳人的共识是,深圳缺乏大学和研究机构,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支撑深圳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升级的客观需要。
受访者开玩笑说,这种稀缺在罗湖口岸暴露无遗:每周一和周五,只有统计来往于香港和罗湖口岸的学生人数,我们才能知道深圳学校资源的匮乏,这还不包括留宿的学生人数。
“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和产业战略布局的前沿领域,这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集中表现在人才的培养上。”刘亮是华大基因产业孵化与风险投资平台的负责人。他说:“简单地说,深圳缺少我们想要的人。”
2007年,“华大基因”迁至北京和杭州,最终落户深圳。在此之前,一家大型鞋厂关闭进行改造,工厂让位于华大基因。
“华大人”最喜欢的是在建的“国家基因库”,由华大基因运营。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综合基因库,这个位于深圳大鹏的基因库及其建设被外界认为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国的宝贵遗传资源,维护国家生物信息学安全,提升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虽然许多城市反映,他们没有离开“华大基因”,但该公司曾面临“科研力量不足”的缺点,即使是现在。
刘伟说:“特别是在前沿科学领域,一旦停止更新和升级,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BGI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世界各地进行布局,在世界各地“寻找人才”,并大胆地雇用新人。
他说,由于BGI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组研发机构和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要达到“万亿级”的市场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人才需求很大,但深圳的人才总量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根据BGI提供的数据,该公司已在全球55个国家开展业务,5000多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7岁。总部的R&D团队中有30%拥有博士学位,还有一名1989年出生的工程博士曾担任过BGI的副总裁。
在刘亮看来,虽然BGI被FAST公司列为“2013年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企业”,并被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杂志评选为“2013年世界50大最具创新力科技企业”,但它已经成为一定的“楷模”,频频见诸报端,但在这种创新能力背后,它仍然重视人才。
刘亮表示,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华大不得不在国内高校寻找人才,并吸引其他外国专家加入团队。然而,BGI仍然希望中国培养的专家和人才能够领导和指导涉及生物基因的国家战略项目。
刘亮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他说,华大在两个"方面"处境紧张,一是考虑如何为年轻人提供合适的发展空空间,二是想方设法留住深圳的人才,深圳的创新和活力非常活跃。
人才流失是深圳企业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失去的人才有时会作为市场竞争者出现在他们的老雇主面前。
垄断的创新已经结束
虽然深圳努力促进本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但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是很困难的。
早在2006年,深圳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为弥补“源头创新”的不足和科技机构的不足,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成立了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研究院”)。由于学院还引进了理事会管理制度,削弱了行政体制的色彩,学院成为“新的科研机构”,发展成为深圳最大的“技术、人才、服务”的集聚地。
研究院院长助理毕表示,虽然深圳是全球电子产业系统的领导者,但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阻力。2011年以来,深圳实施了孔雀工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提供政策、补贴和资源。深圳共招聘了1200多名“孔雀人才”。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想办法留住人才。
虽然自力更生被视为“正常竞争”,但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垄断的创新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深圳迈瑞生物医学电子有限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战略官程认为,失去所谓的“一个大家庭”的优势,是该行业真正活力的象征。未来竞争的核心仍然是企业和人才的创新能力。
毕曾担任深圳一家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离职后,他一直从事“院地合作”的资源整合,即建立从研发到产业孵化的公益性产业联盟。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如何吸引数百名“海归专家”。
对于企业来说,这些专家在准备方面不属于某个公司,所以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使用”的需要。例如,如果企业申请国家项目支持,可以寻求先进研究所的帮助,鼓励研究所专家的科研成果进入市场进行技术转让。
据该所提供的数据,在专家和市场力量的帮助下,该所已孵化出300多家企业,其中一家后来选择在上海嘉定从事电力研究。目前,产业联盟的“横向合作”金额每年达到1亿元现金,深圳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政府资助团队来自研究所。
即便如此,医院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毕说,医院的许多专家后来都回到了家乡,担任当地一家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有些人选择去企业,认为空的发展空间更大。
在高等院校看来,这仍然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为此,学院特别设立了“校友会”和“人才吸引”计划,以加强深圳与内地其他城市的互动,增加海归对深圳的吸引力。
高房价的挑战
人才流动不再是最大的创新危机。
深圳商界人士将不断上涨的房价和从东到西狭窄的地理环境视为对深圳创新的“可见”挑战。
深圳南山区集中了许多总部公司,包括康佳和tcl。从总部大楼的顶部看,空摩天大楼顶部的塔式起重机正在绘制这座城市的新轮廓,山脊线就在不远处。
尽管“深圳人来了”显示了城市的宽容,给人一种归属感,进而在事业上达到进取精神。然而,为了提高房价,迈瑞在南京、成都和Xi设立了国内R&D中心。
“深圳的高房价让年轻人不知所措,这最终将影响年轻一代的创业热情。”程认为,这是企业吸引人才最关键的一点:谁不想在自己的城市落户?
深圳泰泰空科技学院院长周明路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虽然深圳出台了各类人才补贴政策,但高房价已经开始阻碍年轻人的梦想。"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年轻学生来说,深圳的房价已经形成了一个门槛."在周看来,这个门槛的标准和京沪一样高。
因此,房价似乎严重损害了一些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的董事长高远表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房价将成为留住人才的一个障碍。他说,在校园招聘时,毕业生最常问的问题是是否有“房间贴纸”。
"在公司发展之前,你如何支付员工大量的房间贴纸?"他说。
此外,一些受访者预测,深圳创新的最大制约来自“饱和的地理空空间”。“渤海多山,不作大的调整,是很难突破的。”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这涉及到各个地方的利益,短期内很难实现,但提升深圳现代服务业也是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创新。
深圳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提出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即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
目前,深圳正通过新区的布局解决发展空的问题,重塑空.产业新的增长点光明、龙华、平山、大鹏半岛等功能新区有望成为新的城市增长极,形成“双中心、双中心”
" 空湾地区类似于三藩市."郭万达说道。
创新的模式瓶颈
周还提醒《中国商报》记者,在深圳,谁抛弃了你?十年前,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产业转型升级危机。虽然国有企业在高科技产业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但由于R&D人才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分配,R&D人才中出现了跳槽热。大量R&D骨干企业的撤离,导致国有企业技术升级困难。
“当时有很多意见认为应该用行政权力来制止国有资产流失,但深圳最终创造性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允许R&D科技人员在不竞争的前提下自由流动。”周说,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这样做,我们就不可能实现像中兴和迈瑞医疗这样的高科技企业。
与当年的情况相似,深圳现在也面临着“源头创新”的问题,即如何在新生事物的孵化和产出中形成更大的自发能量。
虽然企业已经成为深圳创新的主角,但要在短时间内突破“源头创新”的瓶颈却很难。周认为,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工业发展的成就,但从模型分析来看,企业进行了“后续创新”。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技术瓶颈。
他说,产业布局的时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如何在发达国家“布局完成”的全球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外国产业刚刚起步、尚未布局的情况下。
周认为,“源头创新”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来解决。“对于仍然是产业的新生事物空·怀特来说,‘价值不值得做’的评价体系、支持发展的资源配置方案、从低端到高端的市场引导机制以及培育新的发展市场的手段都需要由政府加以制度化。”周指出,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一种社会条件,决定着它们能否最终被引入市场。
当问题出现时,谁来承担突破模式的责任?
新的科研机构可能是一支新生力量
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一部分,深圳大学城和科研机构的布局已成为创新的生力军。为了弥补深圳在科研和体制上的不足,解决“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新的科研机构如南方科技大学、先进研究所和企业相继成立。
在“科研人员流失”、“gdp被超越”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深圳瞄准了民营科研机构和民营科研机构。
周表示,虽然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的必要推动力,但深圳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方面走在了前列,如引进美国的重点实验室,吸收日本先进制造技术,进而全面形成深圳的产业布局。
此外,这位前政府官员对“新的科研机构”最为乐观。他认为,深圳大部分创新型企业,包括华大基因和广汽科技,都将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正成为深圳“源头创新”的突破口。
找到了创意的主角,剩下的就是路径和方法。在深圳民营科研机构成为“源头创新”的驱动力之前,必须放弃由国有行政事业单位来做事情的做法,即像周所描述的那样,事业单位的目标取向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而不是写大量的论文”。
“例如,如果你与‘国家队’科研机构相比较,如中国基因大学、广汽高等科技学院,前者更接近市场,而市场想研究什么;后者致力于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周对说道。
目前,深圳有25家民营科研机构在运作,它们承担了几个关于中国科研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研究项目。但他们的目标在于能否在深圳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基础创新体系。
这一突破性行为被毕视为深圳的“自主产业决策”。“在深圳的重大转型过程中,自主产业决策的痕迹是显而易见的。”毕认为,虽然深圳政府是有组织的,但它几乎是由企业独立出来的。"
然而,如果一个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市场淘汰”怎么办?
高等研究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确定能够做出有效贡献的项目,而其下属的中科创科学院的制造商包括研究人员、青年大学生、归国人员和基层群体,创业项目涵盖开源硬件、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教育和医疗康复等热门前沿领域。目前,学院已落户260多家制造商,拥有50多个项目,服务5000家制造商,为社会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10%的项目获得了天使投资,并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
毕表示,每年约有六七个项目进入融资种子阶段,占项目总数的10%。
“如果我们不能创业,我们仍有数以千计的合作伙伴,我们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顶尖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家有很多选择。”
目前,深圳拥有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1200多个创新载体,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高级企业家”的角色转换
2014年3月,周明路辞去深圳市科协主席职务,从公务员岗位调任至深圳南方泰空科技研究院工作。今年,深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20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75%。
由于深圳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香港高端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并提出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想,他的离去更被视为这一背景下政府工作的转型。
厉德光博士在香港长大,曾任惠普全球副总裁。他从资讯科技发展的角度,多次考察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在周边城市群的合作。
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深圳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不仅是科技上的突破,也是许多创新领域的加强。
城市规划应着眼于智慧城市,对交通、环境保护和安全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设计。最好把研究部门和执行部门分开。厉德光对未来产业布局的看法是,硬件和软件都必须密切关注,资本运营、环境保护、高端技术等方面也应该得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充分对接和支持。
周表示,政府仍将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创新领域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社会力量可以进入前期研究和实施阶段。
“深圳创新的下一步应该是找到新的组织者,解决源头创新的瓶颈。”在周看来,“组织者”是一种非营利组织,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通过研究为国家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借助相关活动建立产业生态;召集专家进行系统判断;利用沟通手段加快培育新市场。他坚持认为这代表了一种趋势,创新的重点将转移到企业。
显然,企业和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实力时有变化,但它解决了许多问题,如政府实施的困难和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周明路开玩笑说,他是“深圳的老企业家”。
在两会期间,委员周提出了建立“科技特区”的设想。他建议,通过人大立法,在特定区域设立以源头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区,重点解决颠覆性创新产品在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实验瓶颈,带动大规模科技人才集聚,打造国际化创新城市。
标题:源头创新 弥补“深圳短板”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