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0字,读完约7分钟

2013年,鉴于全区80个县中有57个为贫困县,内蒙古将扶贫作为自治区“六大工程”的第一项,提出了“金融扶贫致富工程”。2013年11月28日,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与自治区扶贫办签订合同,成为自治区首家合作金融机构,启动“金融扶贫致富工程”。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已在全区85个县区投资238亿元实施“金融扶贫致富工程”,覆盖57个贫困县、20个非贫困县和2个市区。其中,“金穗富农贷款”直接到户216亿元,扶持47万农牧民;投入22亿元“金穗强农贷款”,扶持126家龙头扶贫企业。共收回148亿元和27.6万笔“项目”贷款,对214笔贷款进行了政府风险补偿,共还本付息2219万元,实现了“项目”良性循环。走上了大面积开展扶贫工作、创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的新路子,在自治区信贷扶贫和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三农”服务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政府担保农业银行支持它

张,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一个农民,有残疾,不能做重活。一个四口之家过去只有36英亩的旱地,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很困难。当“金融扶贫致富工程”在四子王旗全面启动时,他以贫困户联合保险的形式向中国农业银行四子王旗支行申请了3万元扶贫贷款,购买了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改造了9亩灌溉土地。当当地天气干燥,旱地几乎无法收回资金时,他灌溉的土地上的土豆获得了丰收,净收入近15000元。张说:有了贷款,可以改造更多的灌溉土地,将来会有希望。"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像张、这样的贫困农牧民,过去每年都从政府的扶贫资金中得到救济,但这些微薄的资金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的发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暂时的后顾之忧,却很难解决致富的需要,陷入了年年扶贫扶贫的尴尬境地。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来发展家庭生产和经营,这也是许多贫困农牧民难以翻身致富的主要原因。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指出:“贫困农牧民脱贫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财政扶贫资金有限,因此有必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尤其是财政扶贫。过去,贫困农牧民没有资产抵押,没有担保人,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担保困难。”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的“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自治区扶贫办与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合作开展了“金融扶贫致富工程”。创新扶贫机制模式,发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激活财政信贷扶贫资金,降低农牧民信贷进入门槛,加强风险防范,扩大资金总量,加快贫困农牧民扶贫步伐。自治区扶贫办承诺,2013年至2017年,向57个重点贫困县投入23.75亿元,作为金融扶贫致富贷款的风险补偿。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在政府风险缓释机制的基础上扩大信贷供应,每年投入50多亿元金融扶贫和致富贷款,五年累计投入300亿元。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创新突破了瓶颈,提供了广泛的覆盖面

仲夏时节,在赤峰克什克腾旗的草原上,巴彦查干苏木的牧民布伦家的蒙古包非常热闹,不时传出笑声。自“金融扶贫致富工程”启动以来,布伦一家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得了5万元贷款,按照“2+1”模式,即两个富裕家庭和一个贫困家庭购买牛羊。据估计,今年的收入将增加4万元。在项目实施之前,他所在的嘎查只有12名牧民获得了60万英镑的贷款。项目实施以来,141名牧民享受到了资金支持,覆盖面达到89%,贷款金额达到662万元。“富农贷款”的覆盖面和金额都增加了十倍以上。布伦老人用蒙古的简单语言向中国农业银行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如果蒙古包里有牛粪就不会冷,如果蒙古人有农业银行的贷款就不会穷!”,吸引了回到家中的ABC客户经理的笑声。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在实施“金融扶贫、金融富民”工程的过程中,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迫切希望群众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在金融产品方面,支持农牧民增收致富与龙头扶贫企业的辐射带动相结合,专为满足广大农牧民家庭生产经营、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龙头扶贫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实体的资金需求,开发了“金穗富农贷款”和“金穗强农贷款”两种公私专营产品。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在服务模式方面,针对农牧民贷款“担保难”的瓶颈,根据不同借款人的业务需求,创新推广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民+风险补偿”、“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动物资产抵押+农村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抵押+农牧民”、“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互助基金+农牧民”等8种“富农贷款”,制定了《动物资产抵押担保管理实施细则》,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担保管理实施细则》和《信用村评估操作指引》等制度措施。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创新,推出了阶段性担保+仓单质押的“粮捷贷款”;制定了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细则和操作指引,提出了解决林权抵押问题的相关措施,实现了法人客户抵押担保的新突破。这一系列创新措施开辟了服务农牧民的道路,扩大了扶贫贷款的效益。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针对农牧民客户反映的贷款流程问题,如贷款材料复杂、重复签名多、农牧民往来支行次数多等,内蒙古分行专门组织工作组进行了现场调研,修订完善了贷款业务流程,将“富农贷款”业务问卷从3份简化为2份。通过将个人信用授权与村委会推荐表相结合,农牧民到支行办理手续的次数从3次减少到1次,实现了“一查一审一批”。同时,小农户贷款的权限下放给祁县,客户经理到村里实地工作,贷款效率提高了近60%,确保了扶贫富民的金融贷款第一时间发放到农牧民手中。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金融扶贫致富工程”实施以来,“三农”金融服务中抵押担保难、模式少、流程不科学等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内蒙古分行“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得到有效拓展。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为例,过去全旗每年扶贫资金只有2000-3000万元。截至9月底,该旗已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得8.7亿元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农牧民从年初的1214户增加到16721户。这种乘数效应在其他贫困县很明显。项目启动一年来,自治区57个贫困县平均每县贷款超过4亿元。

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该模型的受欢迎程度得到了肯定

“金融扶贫致富工程”实现了“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与无补偿金融扶贫不同,以普惠制为特征的内蒙古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新尝试,具有“扶贫扶强、治贫治心”的效果。

“政府拨付的扶贫资金是免费的。长期以来,农牧民把扶贫和低保救济混为一谈,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思想很流行。扶贫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每年都出现一种奇怪的扶贫现象,扶贫已经成为一个无底洞。”来自基层扶贫部门的相关人员表示。

赤峰市喀喇沁旗农民钱顺告诉记者:“过去,政府发放扶贫资金,但贫困户资金多,只能得到几只羊。一些贫困家庭要么吃羊,要么卖羊还债,因为羊是政府免费赠送的,人民并不感到苦恼。现在,扶贫资金已经成为扶贫贷款。农牧民只能还本付息,获得利息补贴,改变了过去“等待、依靠、索取”的习惯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金融扶贫致富工程”,政府的扶贫资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金融部门信贷扶贫的最大障碍是大多数贫困农牧民缺乏有效的抵押品,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后,有效解决了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抵押担保的瓶颈问题,使农行扩大信贷资金规模,扩大贷款支持覆盖面,既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导向作用,又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了贷款少的问题。 扶贫开发贷款难、贷款贵,培养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和农牧民自身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题:农行内蒙古分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