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58字,读完约12分钟
[摘要]东北地区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人才。随着近年来国家在各省市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从长三角到珠三角,这些技术人才最终以各种方式输出到新的装备制造基地。
8月22日,广州长春人尹力平在手机上看到了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计划的最新消息。
2016年,广州一家制造企业的工程师尹立平(音)每月收入超过1万元,还在大连还清了抵押贷款。然而,他变得越来越焦虑,因为他的家乡太远,无法照顾他的父母。他想回到东北,所以他特别关注来自东北的新闻。
振兴东北口号提出十三年后,2016年8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宣布发布《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计划侧重于四项核心任务: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和创业,以及确保和改善民生。该计划每年确定了137个关键点。由于该计划涉及的总投资约为1.6万亿元,外界也将其解读为中国将“再投资1.6万亿元拯救东北”。同时,国家发改委振兴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说法是片面的解释,投资包括企业自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国家补助资金,不是“输血”资本投资。
《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8月初,在公告发布之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能源局的官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士兵们以两种方式前往中国东北。其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许率队赴辽宁和吉林,副主任何率队赴黑龙江。研究小组视察了中国东北几乎所有的重点企业。
根据2016年上半年发布的gdp统计数据,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的gdp增长率分别为6.7%、5.7%和-1.0%,排名倒数第六、倒数第三、倒数第一。
“最重要的是,东北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不能把振兴东北的话题拖下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
“只要它发展,我还是想回去。”
1.6万亿元和127个重大项目能拯救那些即将离开或准备离开的东北年轻人吗?
2011年,尹力平在广州找到了这份工作。那一年,他还不到30岁。他在中国东北最发达的城市大连工作了六年,用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买了一套房子,偶尔还会收到一些国外订单,收入超过1000元。当时,国内投资4万亿末,重工业的市场形势相当活跃,但工资没有涨,价格却大幅上涨,尹力平不能久留。
“如果我一个月能挣8000元,我就决定回去。”五年后,尹力平为自己做了这个计划,但他在中国东北找到了工作,月薪最高为5000元。他在大连的计划生活水平还差3000元。
大约在2011年,尹力平和七八个年龄相仿的同事离开了大连机床集团。“在4万亿元的刺激下,2009年市场开始好转,但企业只是横向向下发展,利润仍然很低。年轻人不能留下来。”尹力平描述的重工业企业的情况在中国东北很普遍。
像尹力平这样没有进入外资或合资企业,不能进入政府机关和单位的年轻人,在过去几年里不断地离开中国东北。因此,当在英国留学的杨过回到沈阳时,几乎所有他认识的人都感到困惑。
在北京工作时,杨过是一名摄影师,在700公里外的首都过着典型的文艺青年生活,有空闲时间工作,收入虽低但足够,文化活动丰富。
2012年,经过近一年的考虑,郭洋河先生决定回沈阳代理他的亲戚做广告材料销售。轻工业在中国东北是非主流,但当经济萧条来袭时,它比庞大的重工业更容易维持运营。在此期间,杨过还在沈阳当地最大的百货公司兴隆家庭集团工作,看着市场上的生意逐渐萧条,店铺都在constantly/きだよ/.
即使在奢侈品消费惊人的中国,沈阳也以全年奢侈品消费排名中国前三而闻名。自2015年以来,该市的新世界(600628,BUY)百货公司、九广百货公司、茅野百货公司和其他高端购物中心相继关闭,奢侈品牌也纷纷撤出它们的店铺和橱柜。根据辽宁高端品牌流通产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辽宁省奢侈品商店的总销售额不到100亿元,不到2014年的一半,总消费约为300亿元。根据行业数据,2014年,辽宁省奢侈品商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5%。
尽管该行业没有遭遇“悬崖般的下滑”,并获得了许多优惠政策,但近年来,竞争加剧,利润大幅下降。杨过显然觉得生意越来越差。“现在的损失就是利润,这取决于谁能在价格战中走到最后。”她说。
留在东北的朋友大川,和她一样,做着自己的事;唯一一个回到沈阳的朋友在北京做广告生意做得很好,但是因为孩子们要上小学,“他们没有北京户口,所以回来了。”
“其他行业不太好,但街巷里的麻将室、药房、棋牌室在过去一两年里越来越多,从早到晚都很忙。”杨过笑着说道。
这个留在国外的女孩已经考虑再次离开沈阳,也许再次去北京。她仍然希望在生活中举办音乐会、戏剧和摄影展。在沈阳,就连刘老根的大舞台也变得越来越压抑。
发展模式遇到困难,直接导致人才流失。
2014年,外界开始关注中国东北的人口问题。当时,媒体比较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发现在过去的10年里,东北三省共有200万人流出,平均每年人口20万。2015年,辽宁省常住人口减少9万人,常住人口总量17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各省市装备制造业的大力推动,这些技术人才最终以各种方式从长三角向珠三角输出到新的装备制造基地。
2015年,珠海空制造巨头格力电器(000651,BUY)董事长董明珠宣布格力正在制造机床,一度震惊全国。虽然格力智能设备公司负责人曾晓向《时代周刊》强调,他不是去东北挖人,但该部门的一名工程师向《时代周刊》透露,东北确实有很多技术人才。
自2003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以来,已经过去了13年。尹力平仔细研究了实施方案,他隐约觉得回家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能再开发,我还是想回去”。
“机器带”还是“振兴新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燕(音译)对《时代周刊》记者进行了分析。在实施计划中,重点投资领域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实施计划》的主要作用是“稳定社会,谋求发展”。
研究和帮助东北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体制改革”的。
自从本科毕业后离开东北,张炎再也没有像去年那样频繁地“回到”东北。2015年,机械工业信息研究所接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研究东北制造业升级的项目,张艳为研究组组长之一。
项目前后花了一年时间,张炎记不清2015年他去过东北多少次,包括调研、做项目、座谈会、陪同领导视察。国家发改委8月份集中研究的重点企业,如北方重工、沈阳机床(000410,Buy)、大达冲,都至少参加了一轮。
事实上,张炎已经做了十年相关的课题。她认为,在过去的13年里,中央政府振兴东北的政策实际上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效果,但近两年环境一直很差,东北的经济结构受到的影响最大。张炎总结了目前东北工业的主要情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Aiji、净值、信息)发展迅速,前景看好,年增长率达几十个百分点,但相比之下规模仍然太小。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但面临巨大的制度性困难。
“轻工业只是需要,但重工业不是。我们从企业那里听到最多的是订单短缺,这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当经济衰退时,投资和生产线升级都将非常谨慎,因此当经济复苏时,重工业下降最快,复苏最慢。此外,在东北地区,这些重工业企业一般都是大型国有企业,负担沉重,需要进行转型和机构改革。”张炎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事实上,企业非常渴望改革机制体系."她补充道。
陷入困境的东北制造业不仅向其他省份出口技术人才,还直接出口企业。
张炎表示,中国东北的许多重型制造企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定居的目标。例如,2015年9月,重庆永川区政府与大连机床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大连机床集团落户当地。今年5月,大连机床集团与重庆市潼南区签订了建设工业孵化园区的合同。此前,大连机床集团在广东省东莞市的创业孵化基地已经投入运营。珠海曾经想引进位于广东珠江西岸的大连大邱庄集团,那里也有装备制造业。
近年来,难得的明星企业沈阳机床集团遍地开花。今年4月,沈阳机床与广东省江门市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为江门高新区建设“i5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提供产业服务。5月,沈阳机床与华夏幸福(600340,BUY)共同建立了基于智能制造的产业联盟项目,落户河北省固安市。今年6月,沈阳机床集团的“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正式落户湖北省十堰市。
沈阳机床集团的反击依赖于智能机床配备其自主开发的明星产品i5数控系统——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化和互联的机床数控系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经济系教授、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冯路和他的团队在2016年中国信息化百强委员会的年度报告《i5革命》中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中国机床股份有限公司(SINOMACH)董事长关锡友设定了2万台机床的目标,但迄今为止,已收到的订单总数已超过2.8万台,其中包括来自深圳的1万台。更多的用户改造了整条生产线,花了6000多万元买了一批i5——“这不是租赁模式,而是直接购买。”张艳说道。
陆丰和张炎都将此案视为东北制造业成功转型的希望。在“i5革命”中,冯路对这种内部创新模式寄予厚望:“如果不仅姬神,其他龙头企业也这样做,那么就可以形成一条‘机器带’——这将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条新途径。”
然而,R&D i5的总投资超过11.3亿元,时间超过5年。远离东北的上海成立了一个完全自由独立的独立研究机构,聚集了一批非对口专业的年轻研究人员。对于历史包袱沉重的东北地区来说,这种模式极难复制。此外,根据姬神发布的2016年半年度报告,净利润为-1.24亿元,仍然是亏损的。
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对于新的振兴规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向《时代周刊》记者强调,现在的关键在于东北必须有紧迫感。“继续走老路投资,效果可能不好,但也会增加东北地区的金融风险。最重要的是东北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不能拖到振兴东北这个话题上来。”刘世锦说。
沈阳的一位地方官员老付看到了“实施计划”,他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激动”。
在老付看来,这个政策比以前更具体了。它不仅支持项目,而且引导政策措施,有利于尽快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老傅说,他周围的官员也有正面的评价。
近年来,老付的大部分亲戚朋友都离开了中国东北,他也从未说服他唯一的女儿回来。然而,作为一名金融领域的官员,老付深知要振兴东北(尤其是辽宁),关键是要吸引和留住各方面的人才。“辽宁需要在政策支持、意识形态、就业环境和资本投资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否则,即使是最好的计划也只会停留在纸面上。”老傅叹了口气。
老付的理解与专家的一致。
“现在,振兴东北,主要是要改革体制和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会。东北曾经拥有大量的工业人才和制造业基地,但现在东北人用脚投票,使东北无法充分发挥其原有优势。因此,东北振兴可以通过制度复制来推进,如从东南三省派遣官员到东北,不断优化东北各小环境。深圳与汕尾的合作模式可以借鉴。”刘世锦向《时代周刊》记者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体制到官制,从企业发展模式到人才制度,东北振兴需要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以扫清改革和振兴的障碍。
经济体制与其背后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而治愈这一毒瘤的道路是漫长的。2016年2月,辽宁成为中央纪委第一个“回头看”的省份。幸运的是,半年后,人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在8月26日发布的《辽宁省委关于检查“回头看”整风情况的通知》中的决心:“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辽宁的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问题有深层次的弊端,要彻底扭转还需要时间。”
标题:振兴东北第一步:需用改革换空间留住年轻人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