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1字,读完约4分钟
计划语言
积极支持扶贫开发是“十三五”期间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责。扶贫开发“精准第一”,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决定了金融扶贫应准确定位扶贫目标、主体和政策。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及相关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积极与政府、企业等单位合作,通过细化扶贫贷款产品、整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我们的记者雷和平
通讯员刘朱卫平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陕西省淳化县王铁镇红岩村的一个养猪场。主人刘洪亮正在向李天熙解释防疫的技术细节,他是一名饲养员,不久就开始工作了。刘洪亮今年36岁。2014年,刘洪亮下班回家,在家乡创业。
在外打工的时候,刘洪亮听说了“文养猪的事”。回家后不久,淳化县扶贫办和文集团的工作人员到村里宣传和推广这种致富方式。刘洪亮的热情突然被调动起来,他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根据“温养猪”的模式,有兴趣的农民只需投资20多万元就可以加入温氏集团,代表他们从事养猪。温集团统一为农民建猪舍,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和技术指导。只要农民负责日常的烹饪和饲养工作,温的小组将在猪成熟时以商定的保护价格购买它们。在整个过程中,农民几乎不需要承担除劳动以外的任何其他风险。
虽然项目不错,但20多万元的初始投资对刘洪亮来说太难了。刘洪亮不知所措时,村党委书记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动淳化县政府、县扶贫办和当地农村信用社为有意参与“文养猪”项目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
“当初,我不得不投资近24万元。当时,我从农村信用社借了10万元帮助穷人。县里还补助了5万元,我补了9万元把养猪场补上了。”
2014年3月,刘洪亮养猪场开业。年底,养猪场销售了第一批猪,共计320头,全部由文集团按照事先约定以每斤7元的价格收购。一年后,刘洪亮的毛利接近10万元,当年他还清了亲戚的债务。第三栏猪卖完之后,刘洪亮还清了农村信用社的所有贷款,手里还有一些剩余的钱。
今年春天,刘洪亮送她的两个孩子去淳化县学习,她的妻子也在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店,这让她的家庭很富裕。刘洪亮认为摆脱贫困不容易,所以他雇佣了吴象村的一个贫困家庭李天熙在他的养猪场当饲养员。
“我也来自贫困的日子。现在我通过国家的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我也应该帮助别人。”刘洪亮说道。
离开刘洪亮养猪场后,记者走访了十多公里外的黄鹏达赫塔村。
54岁的黄鹏(音译)是淳化县大格塔村扶贫互助基金协会的主任,他住在贫困家庭李某唯一的蔬菜大棚里。
六年前,在省、市、县三级扶贫办公室的帮助下,黄鹏在淳化县大格塔村发起成立了扶贫互助基金协会,通过村民互助筹集了10多万元,为贫困成员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去年,当地人民银行、县政府、县扶贫办、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找到了黄鹏,建议他将原基金会积累的18万元存入县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在扶贫办的支持下,将形成一个90万元的信贷额度,向达赫塔村更多的贫困家庭发放扶贫贷款。黄鹏接受了这个建议。
现在,通过扶贫互助协会借款的贫困户只要得到黄鹏的推荐和扶贫办的担保,就可以申请1万到3万元不等的贷款。期限通常为一年,由财政部门统一补贴。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每10,000元的贷款,他们每年只需要额外支付324元,包括300元的风险缓解基金和24元的保险费。"以这种方式发放的扶贫贷款近160万元."黄鹏告诉记者,“现在,90万元的额度已经用掉了89万元。”
去年,在老黄的推荐下,李某的家人申请了一笔3万元的扶贫贷款。与妻子商量后,李某独自将贷款分成两部分:一半用于建造两个蔬菜大棚和种植西红柿;另一半买了一台农业机械,在夏天和秋天帮助周围的农民犁地播种。在过去的一年里,农业机械给家庭带来的总收入约为17000元,种植西红柿的收入约为10000元。
在记者离开之前,李某某还特意给我们看了他去年贷款购买的农业机械。“正是党的扶贫政策使我们的家庭生活向前看。我一定要做好,以后不要让娃娃们受我们前几年的苦。”李牟都说道。
“下一步,咸阳中直人民银行将在推广现有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金融支持扶贫的新路径,力争实现辖区内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两年扶贫,三年巩固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咸阳分行的人告诉记者。
标题: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