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9字,读完约8分钟

金湖,江苏北部一个鲜为人知的县,人口只有35万。最近,它突然在全国闻名。原因是今年8月6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网”和今年8月4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晨报”上头条,集中报道了该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同时被国内两大主流媒体报道,这在该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金湖居民尤其是农村村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使“沉睡”的土地成为经营者的“活资本”,不仅引导了土地流转,满足了农村信贷的有效需求,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使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信心。

土地审批

让农民吃个“安心”

金湖县素有“淮河明珠”和“苏北小江南”之称,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作为一个农业县,全县种植面积已达60多万亩,人均占有土地2.8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外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副业现象。谁来种地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管理的适度发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良药。”金湖县常委、副县长王庆国坦言。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2013年初,金湖县获得省市两级土地权属登记发证,试点县整体推进。同年5月,该县率先在金杯镇刘庄村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土地已经确认,土地有身份证."2015年6月18日上午10点,金杯镇刘庄村石岗组农民刘手持村干部发放的5.1亩土地经营权“红皮书”,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甚至他也不认为自己已经成为金湖土地登记发证的“第一人”。截至当年年底,金杯镇10个村206个自然群体5980户、5.7万亩土地经营权登记工作已于当年12月底顺利完成。

金湖县在金杯镇试点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5月启动,科学制定了“八步工作法”,将整个工作细分为八个步骤:机构设置、宣传动员、业务培训、信息核实、逐户摸底、宣传核实、发证验收。设定时间表,目标是在一年半内完成任务,并颠倒时间表。明确每一步的质量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允许下一步。“困难”之一是解决冲突。金湖县金杯镇刘庄村试点期间,总结出11个冲突解决方案,全县推进时,总结出32个冲突解决方案,为指导全县总体冲突解决工作奠定了基础。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中国人民银行金湖县支行行长倪向记者提供了一组喜人的数字:截至2015年9月底,全县10个乡镇108个村的农户达6.2万人,面积56.79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重签6.2万份,合同签订率10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印刷率100%,处于全国前列2015年10月,全省率先开展第三方验收,2016年1月,全国率先完成数据交换,顺利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验收。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轰轰烈烈的土地确权工作为金湖农村耕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土地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金湖县立即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土地经营权的入股和托管,引导土地向大农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截至2016年6月底,全县累计土地出让面积37.57万亩,占承包面积的69%。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

确保做好事

“农村和农民贷款很难,抵押贷款也很难担保。只有突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才能解决农村和农民贷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行长陈迪飞告诉记者。

针对农民的渴求,中国人民银行金湖县支行本着“试点先行、扩大范围、逐步推广”的原则,多次论证并推出金融水解土地经济的渴求。思路决定出路,中国人民银行金湖县支行率先提出了推广思路。随后,分行领导亲自带队,对6个乡镇、3个土地流转服务站、12个家庭农场、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大养殖者、12个普通农民和3个龙头工业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听取了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了推广策略和工作重点。同样,为了落实这一民心所向的好事,中国人民银行淮安中心支行不断在金湖举办推介会和座谈会,中心支行副行长赵霖两次会同市委农工部赴金湖进行现场监督。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作为试点工作的参与者,赵霖对金湖试点的相关工作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金湖县在当地群众的推动下,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群发、村报、镇发布、县监管”的工作机制。全市建成第一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所有城镇建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规范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完善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镇三级交易信息平台共享,建立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与此同时,《金湖县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出台,试图对农村产权交易进行分级管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引导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为了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管理,金湖县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采取平等协商、适度竞价的方式,综合考虑了粮食实物折扣、农用地分等估价、土地供求等因素。,并合理确定流通价格。为增加配套抵押融资服务,明确规定了“贷款申请、贷款调查、抵押物价值评估、贷款审批、贷款抵押合同签订、抵押登记、贷款发放、贷后检查和贷款归还”的操作流程,所有登记、抵押和转让均进入“江苏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此外,金湖县还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出资2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服务“三农”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不久前,该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试点县。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农民借钱不再困难

金湖县金杯镇80后农民陈中山从事灵芝栽培。2015年初,当他计划在金湖县注册成立腰岭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时,自己的资金无法满足需要。基层在职干部了解并汇报了这一情况后,共青团中央和金湖农村商业银行联合下发了《金湖县农村青年“绿色农业贷款”实施办法》,并以自然人担保的方式向陈中山发放了30万元的“绿色农业贷款”,立即解决了陈中山的燃眉之急。“绿色农业贷款”不仅使有创业愿望、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农村青年不再担心创业,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政府风险基金,在农村商业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基础上,贷款利率下降了10%,减轻了青年农民创业的负担。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金湖农村商业银行行长沈对记者表示,2016年3月,金湖农村商业银行以“绿色农业贷款”为载体,率先将陈中山等创业青年纳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并向陈中山发放贷款90万元,用于支付新出让的土地。在这笔贷款的支持下,陈中山在原有800亩蔬菜和灵芝种植用地的基础上,转让了200多亩土地。现在,他已经带动附近村庄的60多名农民创业,并向无锡和上海销售灵芝和新鲜果蔬,年产值超过1200万元。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土地已经确认,证书已经签发,流转顺畅、合理、合法,承包商可以向银行借款。”陈中山告诉记者。

同样,由于资金缺乏,金湖县陈桥镇“金源”果蔬种植合作社董事长顾石菊最近向银行申请将转让的580亩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通过银行贷款员现场核查,从银行获得了32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顾世举认为,“金源”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当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金湖有陈中山、顾石菊等200多户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获得信贷。

金湖县农业和工业部副部长姚跃军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县共出让土地面积39.43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3%。培育了1603户大型专业农户、558户家庭农场和11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等规模农业经营比重达到85%,综合农业机械化达到87%。截至9月底,金湖县已在江苏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登记贷款123笔,金额7101.7万元。在江苏省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业务的17个地区中,贷款数量和金额居首位。全县贷款覆盖10个乡镇和所有涉农金融机构。

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金湖县金融办主任王志军表示,今年,金湖县金融部门创新的“试点+推广”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实施,确权、发证、发证率均达到100%,所有乡镇和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业务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农民贷款总额将达到20亿元。

在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下,金湖县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分别超过地区生产总值9.5和1.5个百分点。目前,金湖县通过与试点项目合作,关爱金融,支持改革,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标题:金湖:引入金融之“水”解土地经济之“渴”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