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3字,读完约7分钟

张永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中国启动“十城千车”示范工程以来,到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总量已超过35万辆。从政府到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在2014年,国家层面大力出台了大量支持政策,被业界称为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政策需要相应改变。

首先,汽车产业准入政策面临改革

中国目前的汽车行业是典型的事前监管。美国、欧洲等汽车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事后监督机制,即行业的入口大门是敞开的,但进入后却受到严格控制。政府不能长期监管企业,但由于监管法规的原因,企业必须保证自律才能生存。大众“柴油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企业将因违反监管法律法规而面临严厉处罚。在中国的制造业中,作为少数,汽车仍然保持着严格的准入,行业准入政策的改革已经提上日程。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1.准入突破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事前监督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选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制度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建立事后监督的条件已经成熟,传统的准入门槛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进步,反而会抑制创新。进入汽车行业的改变也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需要。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监管已成为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

2.进入突破的切入点是新能源汽车

立即打开汽车行业的大门,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合适的途径。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增量部分,其准入开放对原有模式影响不大,容易被行业接受。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很低,不到1个百分点,政府不能掌握足够的车辆数据和运营数据,导致其无法监管。随着市场成熟度的加强,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大数据已经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政府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监督,并满足准入自由化的条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3.汽车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应该是常态

当汽车行业的准入和开放成为常态时,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将会更加顺畅和容易。目前,跨境企业,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企业,拥有进入汽车行业的最高发言权。这类企业将他们的创新基因与技术相结合,将会给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当汽车行业引入新进入者时,将大大加快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就像摩尔定律一样,一年半后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当一些企业进入,一些企业退出时,结构调整将明显加快,这将成为汽车企业生死存亡的常态。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二是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1.产业支持政策已经从财政补贴转向普遍福利

大规模补贴不再可持续,直接财政补贴给行业带来的漏洞和不公平可能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下一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需要从财政补贴转向包容性政策。所谓的包容性模式意味着以税收政策为主体,而不是现有的财政补贴,对各行业一视同仁。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进期结束时,有必要从直接财政补贴转向包容性税收激励。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2.点数交易机制可以弥补财政补贴下降所带来的激励弱化

仅仅依靠包容性支持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机制来支持这些政策。例如,积分交易系统。这项政策的核心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来自燃料汽车。这项政策在美国加州被称为零排放政策。一个点数大约是5000美元,点数可以交易。例如,特斯拉40%的积分被交易给丰田。目前,这种交易机制似乎是公平的。纯电动汽车因零排放而受到支持,而燃油汽车需要为排放付费。不同的是,点交易是一种市场机制和市场主导;财政补贴是一种财政方式,由政府主导。这种汽车间交叉补贴的方式比财政补贴更加透明和公平。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第三,收费基础设施的发展应与电力有关

改革的结合

最重要的是支持现代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尽快在基础设施领域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与当前的电网改革相结合。2015年6月宣布的电力系统改革计划的核心是电力销售实体的多元化,这可以产生更多新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并实现基础设施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

在电动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四部委的推进机制建立时没有考虑电网和交通部门。下一步,我们需要改变目前四个部委的机制,将电网、交通和建设部门包括在内。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工业管理部门,美国所有的车辆都由交通部管理。因为它们属于同一个部门,所以车辆的管理和使用是协调的。目前,我国的多部门协调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门间的利益冲突等。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该从使用和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以便于管理和应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第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

定位调整

1.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是改善环境,调整能源结构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事实上,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技术路线来改善环境,而不需要关注具体的技术和路径。通过改善环境,我们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这些外部性应该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考虑,而不是简单的工业目标。

2.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跨境创新的一个突破

汽车工业是一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大型综合产业。然而,传统汽车产业受制于现有的技术壁垒、技术沉淀和成本沉淀,这使得转型非常困难。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容易与新思想、新技术相结合,如以it技术为载体,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因此,新能源汽车属于跨行业、跨学科、多学科的产业。燃料汽车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系统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和技术语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碰撞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汽车工业的分裂。这次拆分是汽车行业创新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V.破坏本地保护

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实践来看,虽然许多企业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或政策倾向,但它们在其他地区的发展将受到类似地方保护的阻碍。地方保护不利于大企业的成长。为了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打破地方保护势在必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当地外部性的评估,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指标和评估空气质量的改善,以便地方政府也有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不仅仅是完成工业任务。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六是加快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

电动汽车要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商业创新是关键,从政策角度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是包容性的。汽车企业应积极参与商业模式创新。

在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新模式要求对汽车和电力都有深刻的理解。新能源汽车是跨技术、跨行业和跨学科的产品。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参与者已经多元化,包括能源企业、汽车企业、充电设施企业、通信企业和一些跨国资本。有了这么多主体的参与,他们推动的商业模式改革就会有它的色彩,即在短时间内升级,否则就会被淘汰。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随着基础设施、汽车制造、汽车销售、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变革,超越了制造业的思维和制造业对创新速度的判断。因此,技术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步伐,而技术变革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除了汽车技术,这项技术还来自外部颠覆性的通讯技术和跨境技术。汽车企业应该充分理解技术和商业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透过这些逻辑关系,商业模式才能持续。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作者是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标题: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趋变:行业准入变革提上日程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