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8字,读完约6分钟

151

曲道魁

作为一家在中国成立已久的机器人公司,当中国进入机器人行业时,国外已经形成并完全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中外的力量就像新生婴儿和健康强壮的年轻人之间的比赛。因此,宋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注定要打上在外资夹缝中生存的艰辛的烙印。1961年,我出生在山东青州。在我出生之前,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开始将机器人应用到生产领域。我的老师,“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在1973年正式向中国科学院提出进行机器人研究,但失败了。四年后,也就是1977年,我的老师蒋新松带头起草了自动化学科的发展计划,并将机器人研究纳入其中。机器人研发开始了。到2000年,当我们以三年前去世的老师蒋新松的名字成立机器人公司时,美国、日本、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机器人已经形成了工业化,它们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在狼群围攻和下游客户不信任的双重考验下,我们发展过程中的艰辛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形容。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任何行业的成长和崛起都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幸运的是,它是中国科学院,中国最强大的科学研究摇篮。因此,我们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幸运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那些逐渐从裂缝中幸存下来的弱者变得越来越强大,所以外国同行不可小觑。

“四轮驱动”战略

16年前,当宋新成立的时候,只有40个人,没有厂房,没有设备,也不受欢迎。现在,宋新不仅成为“中国第一机器人股”,而且公司总市值位居世界同行业前三名,拥有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机器人行业的增长居世界首位。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宋新经历了艰难险阻。虽然宋新已经度过了生死危机,但在国内外双重竞争格局下,2015年公司发展进入了又一个转折点。

回顾公司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95年至2009年上市前的准备和起步阶段,2009年至2015年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15年至未来公司从中国领先走向世界领先的预期。

我很清楚,老师们生前一直忙于建立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公司,所以宋新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把老师的愿望变成行动,让机器人成为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的领导者。

2015年,面对国外大型企业垄断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内机器人企业遍地开花的局面,新一轮竞争开始了。今年,我们开始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四轮驱动是内生、延伸、纵向和横向),从内涵增长向“内生+延伸”发展转变,在产业链纵向布局和并购横向扩张中发挥优势。重点建设“2+n+m”模式,在全国设立N个区域公司,然后设立不同的子公司,完善网络市场服务模式。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宋新的“四轮驱动”战略也可以解释为公司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注重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金融链的协调发展。

超过75%的宋新员工是创新的R&D员工,这是我们不断内涵式增长的直接标志(四轮驱动战略之一),“只领先,不跟进”“只创造,不加工”是我们一直信守的承诺。我认为只有追求质变,用技术创造和引领市场,才是科技企业应该追求的境界。我们不“玩”资本,但我们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为技术、产品和工业服务。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下滑到第21版

从第17版继续

2009年上市时,我们的筹资规模不到6亿元,但去年11月,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了近30亿元,这是我们延伸发展和产业链纵横布局的综合手段。这些资金用于工业机器人项目、特殊机器人项目、高端设备和3d打印项目、数字工厂项目和补充流动性。资金投入使用后,将扩大公司的产业规模,促进新产品的批量生产,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全面推广数字化工厂,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同时,在产业链的纵向布局上,我们也采取措施搭建全球战略合作平台。去年,通过与上游核心部件西门子、欧姆龙等国际领先企业的战略合作,数字化工厂的决策、感知和执行层面优势互补,数字化工厂业务得到了联合推广。此外,公司与广州沈峰物流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汽车行业为例,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物流的整体解决方案广泛推广到其他行业。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推动公司发展的第四个轮子是并购的横向扩张。在募集近30亿元资金的基础上,宋新将完善沪、青、杭、渝区域布局,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一个技术驱动的企业,我们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人才。今年2月初,我们的控股子公司收购了德国的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此前,公司与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成立了辽宁超限制造及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志着宋新公司全球人力资源体系的初步建立。此外,2015年,公司与东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由该公司主办的“2015国际智能之星创作大赛”帮助该公司深入挖掘机器人行业中最具潜力的团队。杭州宋新公司“浙江博士后工作站”的成立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我总是说我们应该有理想,做到前所未有,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如果你认为我谈论崇高、理想、伟大和谎言,那么你不应该在宋新工作。我们不只是谈论技术团队的理想,更注重人性化管理。老实说,时代变了,没有人会长期为你工作。因此,宋新是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员工持股最多的企业,几乎所有核心技术骨干都持股。这也是公司取得巨大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技术型企业

从agv到真正的清洁空机器人,到数字工厂,再到现在的热服务机器人,宋新机器人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经过16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客户是外资企业,创造了机器人在中国应用的历史。国外机器人巨头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单关节工业机器人产品线,而宋新的机器人产品线包括五大类: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它们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清洁机器人方面,国外机器人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宋新打破了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格局,是中国唯一的清洁机器人供应商,占据了国内清洁机器人市场50%以上的份额。在特种机器人方面,鉴于特种机器人对国家战略的特殊意义,它们是禁运产品,宋新在中国处于垄断地位。在服务机器人方面,宋新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面向老龄化社会、家庭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机器人产品和大数据平台,并完成了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先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这与我们最早诞生于中国科学院,并不断投入研发的事实密切相关。

多年来,宋新依托中科院强大的人才优势,形成了以院士、博士和先进专业为核心的全国联合创新团队。宋新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高素质创新型R&D团队,团队规模可与国际一流机器人公司相媲美;宋新在技术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方面有创新的管理经验,每年推出数十种新产品。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宋新公司每年在R&D的投资占其总销售额的12%以上。公司每年推出数十种新产品,完成100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拥有数百项国家专利,起草和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宋新在许多机器人领域为中国做出了贡献: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中国第一台机器人通用控制器,中国第一台五自由度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投入使用,中国第一条机器人冲压自动化生产线成功开发,中国第一台清洁(真空)机器人成功开发,以及中国第一台政府机器人。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的108项第一。

完善有序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三级科技创新体系。一级是由国家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牵头的国家创新平台,主要负责共性关键技术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发;第二层次由宋新研究院和以主导产业为标志的各业务部门划分,主要负责各专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第三层次是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形成的产学研联盟,开展战略合作研发。各级创新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已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成为国内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以今天的热门服务机器人为例。我们的服务机器人项目早在2005年就在公司成立,第一代家庭服务机器人于2006年诞生。2010年,我宣布公司正式进入这个领域,只是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的产品才陆续进入市场。

用剪刀跑步

20世纪80年代初,我成为中国最早的机器人学研究生之一。在中国科学院,我在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指导下学习机器人学。几年后,从1992年到1993年,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被送到萨尔州大学,从事神经网络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并被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和意义深深吸引。

一年后,我被临时命令回国,去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了机器人研发工程部,并成为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的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王天然是我的顶头上司。

当时,外国人和许多中国人不相信中国能制造机器人。机器人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垄断格局。

机器人产品生产出来后,他们遇到了顾客的“关门”。当顾客听说它们是中国制造时,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挥手以避免交谈。直到1995年,金杯汽车的机器人采购也遭遇外资企业的“关门”后,宋新的20个移动机器人(agv)被金杯汽车采用,性价比高,该技术还出口到韩国三星航空公司。

凭借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多年的积累,我们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2007年,该公司的agv移动机器人也进入了通用汽车的全球采购系统,并出口到欧洲、美洲和亚洲的10多个国家。截至去年,该公司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了100多台智能机器人,打破了过去30年中国机器人产品只进口不出口的历史。

到目前为止,宋新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技术磨炼。目前,产品类别可分为三类:组装智能移动机器人、搬运智能移动机器人和智能检测机器人。其中,便携式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烟草、电力、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目前,组装好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垄断了国内汽车制造商95%的市场份额,还出口到世界上13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优秀的产品技术和优秀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一致好评。

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记者冯庆炎采访)

标题:外资夹缝中长大的“抗衡者”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