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8字,读完约5分钟

——评《宏调的逻辑》

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关注21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至少应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在21世纪初,中国经济赶超的展开过程及其不同方面提供了许多生动而重要的经验事实和材料,既深化和拓宽了对开放宏观经济学重大问题的理论认识,也正确把握了当代全球经济结构演进的动力和现实机制。历史和逻辑是统一的。要认识当今经济大变革时代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我们应该观察历史的演变。

把中国经济运行放在历史广角镜下考察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长时间的减速调整,仍面临下行压力。学术界和社会对如何看待现状和展望未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在“挥霍变得诱人”的经济形势背景下,借鉴中国宏观调控史的观察视角,注重系统分析前期扩张阶段非均衡因素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并结合当前现实,探索本轮调整难的实证根源,有利于正确把握未来经济走势。

把中国经济运行放在历史广角镜下考察

——摘自冯路的《宏观调的逻辑》

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热点,但风向已经改变。

三十多年来一直高速增长的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一旦这台发动机减速,全世界都深感忧虑。中国的红利有可能变成中国的风险吗?从外界来看,中国经济的变化似乎是一夜之间出现的。2015年上海和深圳股市的巨大波动,以及最近的政策,如“8.11”汇率改革,更加引人注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延长观察的时间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当前经济中的许多现象实际上是过去十年经济轨迹的必然结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冯路教授的新书《宏观调控的逻辑》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面镜子。冯路对21世纪中国开放宏观经济增长和运行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他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和探讨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习惯。

把中国经济运行放在历史广角镜下考察

当我们谈论宏观经济时,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在谈论现在,关注年度季度甚至月度数据。因此,当短期和长期经济周期重叠时,许多问题总是会让人感到不知所措。此时此刻,用历史来反映现在是个好主意。冯路认为历史和逻辑是统一的。要认识经济大变革时代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我们应该观察历史的演变。他认为,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21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中国经济的经验放在历史背景中去寻找自己的定位,“21世纪初中国经济赶超预期的发展过程及其不同侧面,为深化和拓宽对开放宏观经济重大问题的理论认识,正确把握当代全球经济结构演进的动力和现实机制,提供了许多新鲜而重要的经验事实和材料。”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对中国未来的考验也需要梳理历史来展现未来。“借鉴中国宏观调控史的观察视角,注重系统分析前期扩张阶段非均衡因素的形成机制和特征,结合当前实际,探索本轮调整难的实证根源,有利于正确把握未来经济走势。”

把中国经济运行放在历史广角镜下考察

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很大的区别。如今,宏观经济学越来越概念化,越来越完整的数学形式获得了强大的学术生产力,但与此同时,它们似乎与现实中的宏观经济相去甚远。理想的经济学应该是数据、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它的优势在于一个较长的时期和框架。《宏观调控的逻辑》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并对近十年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如“98通缩”、2004年宏观调控、汇率改革波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变动、2007年通货膨胀样本、2009年中美失衡和4万亿政策等。冯路也在这本书里,为什么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是“易热不易冷”,而宏观调控政策却是“易冷难热”?在宏观调控工具的选择上,如何看待“十八大”的广义特征?如何看待产能过剩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支撑意义和实际效果?如何看待货币过度冲击下不同商品价格的反应特征?积极的宏观政策和刺激政策一样吗?如何理性评估“4万亿”刺激的利弊?

把中国经济运行放在历史广角镜下考察

在许多经济现象背后,一条主线仍然在于宏观调控的演变。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对经济周期和政策效率的影响将更加深远。冯路回顾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调控的阶段性演变,指出宏观调控在对象内容、部门主体、手段和工具等方面都比较宽泛。不可否认,这些特征也具有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动机和不同的结果。然而,随着经济的变化,以往宏观调控措施的约束也出现了。在深层次改革滞后的背景下,一方面,具体调控效果不佳。例如,政府主导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管理多年来收效甚微,也引发了铁本事件等民营企业的悲歌;另一方面,过于宽泛的宏观调控结构和实践也会导致选择性的宏观调控,这也是权力腐败的根源之一。

把中国经济运行放在历史广角镜下考察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40周年转眼间就要到了。在此之前,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谈论了1978年后30多年的经济发展成就,但过去十年的快速社会变革也揭示出,除了过去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之外,许多社会矛盾的隐患也埋下了。过去,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被视为一种制度红利,但现在这种能力也遇到了更高程度的质疑和挑战。此时回顾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宏观调控逻辑》正等着对此提供更多的思考。冯路多次指出,在转型经济环境下,政府管理和干预经济在短期内实际上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它们的利弊是相互明显的。这不仅是宏观调控的开始,也是宏观调控无效的根源。例如,地方竞争已经逐渐从经济冠军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竞争,而曾经的成功如何成为今天的多重矛盾是历史上最具启发性的部分。

标题:把中国经济运行放在历史广角镜下考察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