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5字,读完约8分钟
2016年,行业仍处于底部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突破。工业供给方面结构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机制,重建工业发展的新生态系统。这种新型产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核心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产业增长模式从全劳动和全物质要素投入驱动模式向知识和技能创新驱动模式转变,推动中国从工业强国向工业强国转型。
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虽然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8%的预期目标,但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却呈现出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到2015年,工业经济增长率为1992年以来最低。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1%,预计所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为5.6%。在这种下行压力下,你如何看待2015年中国工业运行的特点?2016年中国工业经济将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2015年工业经济增长加速下滑的特点表明,认为工业经济已经从“旧常态”进入“新常态”还为时过早,稳定均衡的工业经济“新常态”仍然只是一个愿景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经济波动,中国工业增长大致可分为四个波动周期,即1978-1985年、1985-1992年、1992-2007年和2007-现在,其中1992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增长率,所有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达到21.2%。在2007年以来的最近一个周期中,2007年工业增加值总额增长了14.9%,在2008年和2009年持续下降后,2010年增长到12.1%,然后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至2014年,工业增加值总额分别增长10.7%、7.9%、7.6%和6.9%。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看,2011-2014年分别为13.9%、10%、9.7%和8.3%,分别下降1.8、3.9、0.3和1.4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至6.1%,降幅扩大至2.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5年,该行业不仅延续了过去五年的同比下滑趋势,而且与2013年和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加速下滑。事实上,2015年是自1992年以来23年来两个周期中最低的工业增长率。
尽管2015年的增长率不能被称为“停滞”,但这只是一种放缓。然而,在如此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债务增加,产业经营风险突出。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3554亿元,同比下降2.3%;主营业务实现利润58640.2亿元,同比下降4.5%。随着利润的下降,企业的负债率开始上升。据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5%以上,企业债务偿还规模预计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1%,占新增贷款的60%。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债务通缩压力。
2015年工业增长率的下降,无论从人口红利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来判断,都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趋势相一致,也与从高速增长的“旧常态”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相一致。考虑到这一增长率是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基础上实现的,面对“巨大的工业规模和更强的环境约束”的背景,这一增长率确实来之不易。但问题是,2015年,近年来的“减速换挡”趋势仍在继续,减速程度进一步加大,这意味着当前工业增速的加速和触底过程尚未结束,尚未达到相对稳定的“中高速”正常状态。据我们理解,工业经济的“新常态”应该是工业经济相对稳定的中高增长率。然而,面对工业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加速下降,这只能说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并没有从高速下降到中高的均衡点或区间。因此,说中国已经从“旧常态”进入“新常态”还为时过早。我们所追求的经济“新常态”只是我们正在进入的“愿景”。
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分化特征,这表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在发生变化,但变化速度有待提高
如果我们想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整个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也许“差异化”是最好的选择。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它的特点是三重“分化”。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已经引发了加息的预期,而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正在见底,仍在维持量化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衰退已经恶化,它们一直在推动更多的宽松政策。然而,中国经济具有多重分化的特征,包括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增速加快的需求结构分化、工业增速放缓、服务业增速加快的产业结构分化、稳定的消费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下降的价格运行分化、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持续上涨、资本价格明显下降的供给结构分化等。
就行业内部运行而言,2015年行业差异化特征也非常明显。首先,从广义上看,规模以上矿业增加值增长2.7%,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增长1.4%,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0%。其中,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产业增长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产业的11.8%,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二是从具体行业来看,在41个主要工业行业中,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三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6.9%、9.1%和2.3%,利润分别增长5.9%、12.9%和7.7%;煤炭采选业、油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下降14.8%、32.6%和13%,利润分别下降65%、74.5%和67.9%。总体而言,2015年经济低迷期间,一些高技术及相关产业和一些反周期产业(如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维修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一些资源开采和原材料产业出现了严重下滑。这被描述为“冰与火”。
这种产业分化无疑是产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和转型动力的体现。但是,这种转变的速度和力度还远远不够:一方面,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规模不够,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不高,在经济低迷的巨大压力下,增长速度不够快;另一方面,一些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呈悬崖式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这就像汽车新安装的发动机所提供的“马力”比旧发动机熄火所损失的“马力”要小,所以汽车原来的速度是无法支持的。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加”战略的推出,表明中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产业下行压力和困境的情况下,完成了战略布局的突破,这是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2015年,中国产业运行加速下行的趋势,是中国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转型之痛”从内部根源的集中表现,也是发达国家高端挤压和新兴经济体低端挤压从外部根源的“双端挤压”的结果。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但它还不是一个工业强国。这表明传统产业的关键设备、核心组件和基础软件严重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制高点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且由来已久。总体而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程度仍然较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总体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中国工业抓住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近年来,有一个趋势是从全球价值的低端上升到中高端。然而,通过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和德国的“工业4.0”(Industry 4.0),法国的34个新兴产业计划),加快新一轮全球贸易和投资秩序的构建(如积极推进tpp和ttip),在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的同时,对中国工业价值链的上升产生了高端挤压,东盟和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将以较低的成本优势取代中国制造业。因此,在全球竞争中,中国产业面临着高端被发达经济体封锁、低端被新兴国家封锁的“夹缝”格局。(低至a5版本)
标题:再造工业发展新生态系统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