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7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离别朱开轩
昨天上午10点半,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朱开轩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墓地东礼堂举行。 教育界的同事,那位曾经的中学老师校长,还有北京一时的高中老师来送走了朱开轩的最后一段路。
京华时报记者任珊
>>现场
上海的老人来送行了
6月7日上午7点46分,84岁的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朱开轩在北京因病去世,教育界表示遗憾。 昨天上午,朱开轩的送别仪式在八宝山礼堂举行。
虽然很热,但一大早就有很多人来送行。 包括教育部、北航现任领导、朱开轩以前的同事、远道而来的上海松江一中、上海中学的校长和老师。
《立德树人治教功垂青史,廉谨诚朴修身誉满神州》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柳斌得知朱开轩去世后为此写的哀联。 柳斌和朱开轩同一天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报告,工作过18年。 朱开轩病逝的消息,他很伤心。
等待朱开轩最后一程的松江一中谭校长很兴奋。 “朱老师真的造了四个字‘立德树人’。 他是我们学校读的中学,只有一年半,但对母校的感情很深,后来回来好几次,每次都很低,不想打扰我们的正常工作。 他也没有“官员风”,我们叫他“朱老师”,他反而叫我们“校长”。 ”。
在现场排队的80多岁的老老师曾是上海中学的老教师,得知朱开轩去世后,乘自费列车来北京告别,仪式结束后马上赶到车站。
昨天的送别仪式上,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反映朱开轩一生经历的视频,配合前苏联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据朱开轩的朋友介绍,生前最喜欢的是前苏联的音乐。
>追忆
待人接物对自己很节俭
今年85岁的陈忠是在朱开轩高中上学的上海中学同学,后来也是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北航)的同学,1958年,他们毕业于自动控制系,后来一起在北航教书,在同一个教室工作了多年。
1993年朱开轩开始担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副书记,当时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局长陈忠因工作与朱开轩还在交往。 他有一次去朱开轩所在的高中检查工作,接近午饭点,学校校长邀请朱开轩一行人去学校食堂吃饭,出乎意料地被拒绝了。 “我自己带来了饭,找个热的地方就行了。 我在办公室吃。 ”。 朱开轩拿出了自己带的饭盒。 后来大家各种说服,朱开轩同意去食堂吃饭,但不要浪费自己的便当。 我也一起带她去了食堂。
陈忠说,生活中的朱开轩就是这样节俭朴素,“30年前买的上衣,这几年还穿着。 对自己是“小气”,对别人是“大脚”。 比如,知道自己的老同学得了重病,默默地给他送钱。 听说自己小时候的伙伴生活窘迫,马上汇款帮助。 这样,我一直用自己不富裕的工资帮助大家。 ”。
我怀念过师生情
有一年,上海中学的唐秀颖老师在北京迷路了。 在派出所,民警问她“你的家人在哪里”,当时她只记得朱开轩。 民警马上联系朱开轩,辗转找到唐先生的家人。 之后,朱开轩计划为唐老师进养老院,每月抽出时间看望她。 即使身体不好不能自己去,他也要事先准备礼物,代别人去探望。
一个星期天,朱开轩把她接进城里,去天安门广场和王府井大街,推着她的轮椅看市容,调整心情。 朱开轩还接她去北京理工大学过了90岁的生日,和在北京的上海中学校友见了一面。
“唐老师去世后,朱开轩特意发表了复印件,回忆了自己和唐老师几十年的师生心情。 后来,我们知道,其实在上海中学,唐老师没有直接告诉过他,朱开轩很佩服她的人品和教育态度。 ”。 陈忠说。
今天,人们尝试“公仆”代替“父母亲”,主张官员不再是为了人民的父母,而是为了人民的仆人,但遗憾的是效果不好。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弗雷贝尔是德国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之祖。 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其思想和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各国幼儿教育的迅速发展。
标题:【要闻】送别朱开轩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