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95字,读完约8分钟

作为苏联时代城市的地标,“赫鲁晓夫楼”价廉物美,缺乏个性,但成千上万的人对“家”有着非凡的想象力。 经过60年的风雨,这些5层楼的公寓在旧城改造的热潮中成了瓦砾,如何保留其岁月的五味杂陈的记忆,成为了今天俄罗斯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32 --------------------------------------------- -32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苏联土木事业的鼎盛时期。 为了改善城市人口的住宅条件,诞生了功能完备、辅助设施完备的“赫鲁晓夫楼”。

作为苏联时代的独特风景,“赫鲁晓夫楼”曾经解决了严重的住宅危机。 现在,这个曾经的“功臣”渐渐成为褪色的记忆,在旧市区改造的热潮中变成了瓦砾。

改造老城很忧郁

从玛格丽特·斯莫洛娃在5楼的公寓窗户眺望,周围已经断了墙。 附近的两座居民大楼成了平地,拆迁现场的雕像刚经历过飓风。

站在“这个城市正在赶走那个民族”的坏阳台上,斯莫洛娃伤心地对华盛顿邮报说。

莫斯科住的公寓是典型的“赫鲁晓夫楼”。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类似的建筑物在俄罗斯各地很常见。 这些混凝土块做的长方体没有任何装饰,有序地站在裸露的黑色土地上,从远处看,像整齐排列的火柴盒。

莫斯科的父母是这个“火柴盒”最早的居民。 自1965年以来,有三个家庭住在这里。 这座60岁的建筑物里留下了无数人的各种回忆。 但是,随着今年2月莫斯科市公布了新的旧城改造计划,这些回忆不久将与“赫鲁晓夫楼”一起被尘封。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根据即将实施的计划,莫斯科将投入3.5万亿卢布,20年拆除苏联时代的8000栋老房子(包括1000栋“赫鲁晓夫楼”)。 一百六十万居民搬迁。

盯着眼前这熟悉的废墟,斯莫洛娃和邻居们大多充满了内心。 68岁的塔亚娜·加尼科娃半开玩笑地说:“我爱这栋楼。 这种感觉实际上有点病态。 但是丈夫去世后,我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了这个小公寓。 现在他们离开了我们。 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苏式新生活”诞生了

“赫鲁晓夫楼”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快速发展项目。 面对二战后城市规模的爆炸性扩张、人口迅速增加、住房严重短缺,1954年,苏联政府在5年计划中提出以最短的时间最低价格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野心勃勃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命令建筑师开发可以迅速复制的建筑模板,成为“全世界的榜样”。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1958年,第一个实验住宅区开始于莫斯科南郊的切里奥姆什基村。 这个项目使用了住宅设计比赛的优胜方案,三种主力户型分别是30平方米的1居室、44平方米的2居室、60平方米的3居室,后来成为了在苏联广泛应用的“模板式住宅”。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与标榜“古典主义”的斯大林时代的建筑不同,“赫鲁晓夫楼”统一为5层,因此无需安装电梯的费用,也没有“不必要的装饰”。 这位领导人在“我们不反对美丽,我们反对浪费”的指示下,大楼使用区块结构,不设置垃圾通道,严格管理厨房、厕所、大厅和通道的面积。 工程仅几周,类似的建筑物很快就在苏联全境开花了。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在苏联电影《命运的捉弄》中,“量产”的公寓成为了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契机——喝醉了的主人公住在莫斯科的“赫鲁晓夫楼”,新年晚上错误地登上了去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飞机。

“赫鲁晓夫楼”不仅强调“多快多好的省”,而且要照顾苏联人民的“审美情趣”。 为了不那么压抑这些“火柴盒”,赫鲁晓夫下令在大楼和大楼之间装饰绿色栽植、人工丘和池塘。 因此,这些新社区成为空间广阔、象征美好生活的时代象征。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1959年,在与尼克松的“厨房争论”中,赫鲁晓夫宣传苏联住房改革的成功,苏联人认为可以不用钱住在实用的住宅里,感到骄傲。 正是“赫鲁晓夫楼”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事实上,半个世纪前,大部分世界都对苏联的大规模计划经济批量生产“新生活”感到惊叹。 1967年,一位美国国家标准局官员对芝加哥论坛报说:“苏联人试图发明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廉价的住宅建设模式,他们所做的事令人吃惊。”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几代人的记忆沉淀在这里

“赫鲁晓夫楼”的诞生与苏联城市生活人口的迅速增加相辅相成。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时,约有1/4 (约5400万)的苏联人住在新居。 因此,1961年,苏联城市生活人口首次超过农村生活人口,达到1.27亿人。

对大部分苏联人来说,简陋的新五层公寓是“梦之家”。 著名的肖斯塔科维奇导演于1962年拍摄的歌舞电影《切利奥·姆什基》描写了充满欢天喜地的工人们“逃离”工作场所、地下室和危险房间,搬到新居的盛况。 年轻夫妇说:“整个公寓都是我们的,都是我们的。 厨房也是我们的。 是我们的。 窗户是我们的,门是我们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赫鲁晓夫楼”在设计之初尽可能满足了居民对舒适性的要求。 今天,这种“舒适”似乎相当有限。 厨房是6平方米,厕所压缩成4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是5平方米。 但是,赫鲁晓夫满意地说:“如果能收容我,其他人就没问题了。”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空间很小,居民却甘心。 发明了可以折叠沙发、拉出桌子的橱柜、可以拉出餐桌的碗柜、隐藏在窗边下面的冰箱等,桌子下面、床下面、可以利用的所有角落都被用于仓库。

“这是个好地方,墙壁坚固,社区安静,夏天有美丽的绿色景观,周围有河流和停车场。 》娜塔莉·阿莫索娃向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介绍了自己现在的居住环境。 他和丈夫结婚住在1962年建的这所住宅里,在狭窄的两间卧室里养育了两个孩子。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房子很旧了,这对夫妇寻找生活的情趣,隔着小书房,在里面放了钢琴。 “这里又小又舒适,我们很高兴。 唯一担心的是被强制拆迁。 ”。

在描写普通人生活的苏联电影和小说中,“赫鲁晓夫楼”是最常见的舞台,狭窄的走廊、铺着廉价地毯的房间、绿意盎然的花园是许多故事的共同背景。 在这里,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楼上楼下的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有冰箱、电视、高等教育,难怪居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感情。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这里生活的小事几代人都被共同的记忆拼凑在一起——长廊里充满了洋葱、土豆、煮鸡汤的气味,附近的吵架声、婴儿的哭声、其他各种各样的声音。 大楼内有霉味,但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天进入温暖的“赫鲁晓夫楼”后,房子的感觉依然皱眉。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文化遗产还是乌托邦?

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赫鲁晓夫楼”最初设计的采用寿命只有25年。 当时的人们相信更好的房子会代替。 现在,经过60年的风霜,这些匆忙建造的5层公寓越来越破旧,不符合现代居住标准,因此逐渐成为“落后”的同义词。

“请研究一下住房标准问题。 首先从民居,向军队住宅,远东开始。 为了不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样的地方,我想早点结束这件事。 ”。 2007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军队会议上对“赫鲁晓夫楼”这个时代的产物评价不大。

波兰建筑师库巴斯诺克感慨万分:“它乍一看看起来廉价丑陋,人们不太容易发现其价值。”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这种容貌不好的建筑物建成之初,考虑到了绿地的建设和公共交通工具。 谁也不能否定《赫鲁晓夫楼》为那个时代的居民提供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斯诺致力于帮助俄罗斯老城区申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单。 他很遗憾,很多年轻人对此漠不关心。 在他们看来,“赫鲁晓夫楼”只是消失了的乌托邦的象征。

“我很高兴他们把这些大楼推倒了。 》汽车销售员阿列克谢从出生就住在“赫鲁晓夫楼”,“我们一直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想要更现代的东西! ”。

六个月前,阿列克谢和妻子伊丽娜接了儿子阿童木。 后者是出生在这里的第四代家族的成员。 对阿列克谢一家来说,“赫鲁晓夫楼”的缺点很明显——没有电梯,伊琳娜每天不得不抱着孩子下楼梯,使她有点累。 “我想改善生活,所以现在在浴室里转身体很辛苦。 ”。 她说。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如果“赫鲁晓夫楼”消失了会怎么样? 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会改善吗? 虽然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很多人希望“赫鲁晓夫楼”的离开不会改变人们过去的看法。 1988年的苏联电影《秋天,切尔坦诺沃》讲述了莫斯科一个街区成为“建筑学实验室”的故事,有一句台词是“我出生在这里,死在这里”。 正如俄罗斯“the calvert journal”网站所说,这句话发出了“赫鲁晓夫楼”成千上万的居民的声音。

【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摘自《青年参考》年5月25日a10往事版)

号外,特朗普又下达了行政命令! 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起损失,买不起上当,因为是xx,所以一遍又一遍60秒!

标题:【要闻】俄罗斯人送别“赫鲁晓夫楼”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