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3字,读完约7分钟
2016年6月,全面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正式登陆中国,这是中国外汇管理政策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政策旨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建立健全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对于微观实体企业而言,全面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管理体制改革使中资企业在举借外债方面享有与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国内企业有了额外的融资渠道,这对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探索和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苏州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聚集的重要城市,已经成为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地区。《中国商报》记者近日在苏州采访时了解到,此次改革统一了境内外货币跨境融资的运作模式,使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资金使用和运营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为银行的业务发展开辟了更大的空空间。
苏州率先试航
苏州已成为首批吃螃蟹的地方之一,这与该市独特的开放型经济密切相关。
首先,对外贸易的规模很大。苏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超过3000亿美元,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四。第二,外资企业实力雄厚。苏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0.2%来自外资企业。迄今为止,苏州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在每年70亿美元左右。第三,民营企业发展良好。苏州有21,000家民营进出口企业,其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13.6%上升到2015年的19.6%。第四,贸易方式正在迅速变化。近年来,苏州的对外贸易正逐步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国家外汇管理局苏州中心分局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商报》表示,随着苏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外汇资金运作中市场主体的政策需求日益强烈,其中一个重要需求就是能够借入外债。市场主体的政策需求与近年来中国外汇管理领域稳步改革的重点内容紧密匹配,这也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率先在苏州试点外汇管理改革的重要原因。
在跨境融资管理改革之前,外债只能由外资企业借入,不能超过外资企业的投注差额(总投资与注册资本的差额),因此中资企业很难借入外债。
有鉴于此,国家外汇管理局从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出发,稳步推进外债管理改革,率先在苏州等地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广和复制。
2015年3月,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与北京中关村(000931,BUY)和深圳前海(深圳前海)一起,作为中国首批三个试点地区,开展了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项目,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借入高达其净资产两倍的外债。
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具有典型的港口经济特征,有一批活跃的开放型制造企业、贸易企业和物流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中资企业,对举借外债有实际需求。试点改革正好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这一需求。截至2016年9月底,本地区已有20家企业参与试点,共登记外债合同34笔,金额3.28亿美元,平均融资成本2.24%。试点改革缩小了中外企业外债政策的差距,拓宽了中资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为企业节省了约1100万元的财务费用。
经过张家港等地一年多的试点,以及上海等自由贸易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等地跨境融资创新试点和国内27家大银行的前期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6年5月3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本外币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允许企业以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上限,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其中,外汇局具体负责中国27家大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的跨境融资管理。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新政实施后,苏州蔡颖投资集团公司成为苏州第一家国有企业。
6月27日,公司从招商银行海外分行(600036,BUY)借入7400万美元外债,并通过货币互换组合产品将资金结算为约5亿元人民币,期限为18个月。该笔贷款从申请到放款只需10个工作日,综合成本为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成功替代了成本较高的原银行贷款。企业未来的本金和利息将锁定在一定金额的人民币计价的利息和本金中,以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
国内企业除了通过银行借入外债外,还可以向境外非金融机构借款。2016年6月16日,位于张家港的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注册,试图通过兴业银行(601166,BUY)经营第一笔外债贷款。
据了解,贷款期限为一个月,贷款金额为2000万美元。贷款单位为香港永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香港的全资附属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使用情况,在收到外债后,永钢集团将按照自愿清偿外债的政策清偿全部2000万美元的外债,用于支付购买公司上游原材料的费用。到期后,公司将用自有资金偿还外债。
永钢集团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凯告诉《中国商报》,香港市场2000万美元的贷款利率约为2.5%。为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结算后一年期外汇锁定的匹配成本约为1.1%,综合成本为3.6%。与国内基准利率4.35%相比,成本节约约为0.75%,总体节约约为15万美元
该报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苏州中心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苏州已有50家企业办理了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跨境融资,相当于36亿元人民币,占江苏省的36.4%,平均融资成本为2.6%,为企业节省了1700万元的财务费用。
强制银行创新
全面外债宏观审慎政策的自由化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额外的融资渠道,同时也意味着为银行打开了一个市场。
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胡克奇(601939,BUY)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全球信贷的概念是银行多年前就提出来的,但过去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太大的需求。这一政策出台后,海外银行不得不为国内企业融资,这迫使银行全球信贷体系的引入包含了后续应用。
招商银行苏州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郭也表示:“国内分行与海外分行的联系更加紧密。海外分支机构过去只是海外本土企业,但现在无论是业务范围的扩大还是业务能力的提高都有利于海外分支机构。它也将成为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
中国银行(601988,BUY)苏州分行贸易财务部副总经理黄成告诉记者,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资金就像一滩水,水往下流。企业自然会找到成本较低的资金,甚至依靠自己的海外财务实力获得融资,而无需通过银行。无论是报价模式还是产品结构,国内外都越来越趋同。这使得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她说。
总体而言,全面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出台,提升了金融服务功能,为金融机构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外汇管理改革政策的实施,鼓励了境内银行创新跨境融资业务品种,提升了创新和服务能力,为银行进一步改善业务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改革促进了银行境内外分支机构业务联动发展,实现了境内外客户和信贷资源(Aiji、净值和信息)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中资银行的国际综合竞争力。
标题: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苏州经验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