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7字,读完约5分钟
调查显示,金融支持春耕存在四大困难:一是涉农贷款不良率偏高,金融机构贷款更加谨慎。二是农业信贷产品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低,农业贷款利率偏高。第三,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信贷的可获得性有限。第四,农业风险分担的补偿机制不完善,明显制约了信贷投入。
为了解春耕金融支持现状,今年3月初,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对全省相关农业部门、金融部门和部分农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陕西省春耕资金需求旺盛,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春耕。但是,仍然存在涉农贷款不良率高、信贷资产匹配度低、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农业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困难和问题,仍然制约着春耕整地金融支持的发展,亟待关注。
播种面积略有减少
对资金的需求仍在上升
据调查,今年陕西省春耕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为3397.13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125.58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3.56%。其中,玉米和小麦明显下降,分别同比下降5.96%和2.44%;水稻和油菜略有下降,分别同比下降0.12%和0.55%。在参与调查的220名农民中,16.36%扩大了种植面积,53.18%与上年持平,30.45%减少了种植面积。
春耕资金需求持续增长。据辖区内农业局、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调查估计,2016年陕西省春耕资金总需求约为1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7.09%。截至3月6日,全省支持春耕和备耕信贷投入约为92.12亿元,缺口约为28.91亿元,春耕贷款满意度为76.11%。
目前的财政支持
准备春耕有四大困难
调查显示,金融支持春耕存在四大困难:一是涉农贷款不良率偏高,金融机构贷款更加谨慎。调查中,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反映,自然环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不可预测性导致农业种植信贷风险较高。
二是农业信贷产品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低,农业贷款利率偏高。据调查,在春耕和备耕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投资高,资金需求大。然而,目前金融机构推出的小额信贷产品大多支持单个农户,对农业经营实体的信贷需求主要以个人名义发放小额贷款,限制了经营实体的融资规模。此外,贷款期限与需求不匹配:目前,从事传统耕作的家庭农场春耕期间的资金需求一般不到50万元,期限要求为1-3年,但目前农业贷款期限大多不到1年,不能很好地满足资金使用周期。另外,目前涉农贷款利率普遍偏高。全省涉农贷款利率一般在8%至10%之间,有些地区高达14%。高利率不仅降低了农民的贷款热情和意愿,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调查结果显示,目前62.75%的农户认为银行贷款利率偏高,69.09%的农户认为生产成本偏高。
第三,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信贷的可获得性有限。据调查,目前农户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抵押担保困难:现有的农户小额信贷不能完全满足农户和家庭农场的贷款需求,大多数农户的宅基地、大型农业机械和土地经营权难以评估,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资产。因此,金融机构很难以抵押贷款的形式向农民提供大量信贷支持。据调查,渭南市富平县张桥镇的一位村民已经承包了800多亩盐碱地,其中包括200亩小麦、400亩玉米和200亩药材。据估计,仅一个小麦种植就需要投资28万元,但由于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无法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第四,农业风险分担的补偿机制不完善,明显制约了信贷投入。在调查中,涉农企业、农户和金融机构普遍反映,我国传统农业的不确定因素大,农户抗风险能力弱,部分农村信贷环境差,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贷款风险。此外,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品种少、覆盖面窄,难以有效分担和转移农业风险,严重制约了涉农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
四点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继续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应继续积极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根据春耕贷款的不同主体和实际情况,开发期限和信用额度更符合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及时的信贷支持。
第二,适度降低涉农贷款利率,促进“新主体”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重点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规模农户,引导农民从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转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加快“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鼓励商业担保机构开展涉农担保业务,并给予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可以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建立涉农担保机构,为农业贷款提供专项担保,引导农民自愿成立担保协会。
第四,建立信用风险补偿机制。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农民、涉农企业(组织)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合作,尽快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督促保险公司向市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保险产品。
标题:资金需求仍上升 四类问题须关注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