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8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晓伟
由于收益稳定、透明度高、误导性销售少的特点,近几年中短期保险产品受到了公众的欢迎,一些保险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刚刚突破重围,成为一线保险公司之一。
然而,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保险资产的使用开始面临“资产短缺”的挑战,这也埋下了资产负债错配、现金流不足等潜在风险。为防范风险,中国保监会启动了中短期产品相关监管政策的修订工作,并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中短期产品相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引导行业优化结构
在本次修订中,原规则中的“高现金价值产品”(以下简称“高流动价格产品”)变更为“中短期保险产品”(以下简称“中短期产品”)。
所谓短期产品是指人寿保险产品,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和可变年金保险产品除外,这类产品的现金价值(账户价值)和前四个保单年度中任何一个保单年度结束时的累计生存保险费之和超过支付的累计保险费。
中国保监会人寿保险监管部部长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价产品的定义相对狭窄,主要涵盖实际存续期在3年以下(不含3年)的产品。同时,该公式不能准确反映此类产品的主要风险点,高现金价值本身并不是风险的直接原因,但此类产品的实际存续期较短,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资产负债不匹配、现金流不足等风险。
袁认为,通知的发布将有助于寿险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开发风险防范产品,合理开发短期和长期产品,维护区域系统性风险底线;有利于寿险公司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资本规划和管理,促进全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寿险行业为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和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加强中短期产品的管理和控制
“去年,中国共有57家保险公司销售中短期产品,累计规模达6468亿元,占个人保险费总额的27%。”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袁表示,去年个人保险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8539亿元,年末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96%,中短期产品风险总体可控。
然而,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实现快速资本流入、大量客户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目标,在中短期产品销售的资源和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据袁介绍,一些保险公司的中短期产品保费占90%以上。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业务数据,去年保单持有人投资基金新增支付规模前五位的是华夏人寿、福德人寿、平安人寿、前海人寿和中国人寿。但由于投资保费比重较高,华夏人寿、富德人寿和前海人寿的原始保费分别占总保费的3.25%、47.90%和22.29%。正因为有了投资溢价,富德人寿和华夏人寿的总溢价在业内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
为加强对资产负债错配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中短期产品的年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和净资产的两倍以内,期限不足一年的中短期产品应立即停止。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中短期产品的销售规模,应在三年内按总限额的90%、70%和50%逐年缩小。三年后,中国保监会将采取停止超规模公司开展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加强中短期产品的规模控制。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为防止一些中短期产品相对较高的公司产生流动性风险,通知还采取了一些缓冲措施,为其提供结构调整的时间。第一,保险公司的中短期产品销售过渡期为三年,期限为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三年后中短期产品的销售限额不高于总限额。50%;二是保险公司将有5年过渡期,2015年中短期产品的保费收入高于当年投资资本和净资产较大的保险公司。
“最终目标是将中短期产品保费占个人总保费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袁预测,到那时,整个中短期产品的溢价规模将回落到5000亿至5500亿元左右。
据悉,中国保监会将通过加强现金流监管、资本约束和偿付能力控制、资产负债配置监管等综合手段,进一步完善中短期产品监管体系。
“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利润点应该从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由于保险业本身是一个管理风险的行业,因此有必要提高行业风险意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袁对强调:
标题:保监会再出重拳防范“短钱长用”风险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