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9字,读完约5分钟
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海岸,是粤西通向珠江三角洲的必经之路。2013年,这片“被遗忘”的宝地率先在粤东粤西12个城市中破土而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2011年到2014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广东前三。
阳江的突破对粤东粤西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广东的经济版图正在被改写。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市市长邱志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阳江主动“融化珠江”,错位发展,赢得突围之战。
紧扣“三个把握”深化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十二五期间,阳江不仅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有效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城市辐射力。你认为阳江率先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邱志勇:“十二五”时期是阳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我认为阳江能够率先突破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核心任务是“转变加快发展方式,实现幸福赶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第二,始终坚持“两型”驱动、蓝色崛起和与珠三角对接三大战略。“两型”驱动是以新型工业化提升城镇化水平,以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两型”相互支持、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蓝色崛起就是要抓住阳江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城市的机遇,大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对接珠三角,就是要充分利用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从理念、机制、交通、产业、要素等方面积极对接珠三角,积极参与珠三角西岸和珠三角经济圈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加快形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制度机制高度对接的新格局。三是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扩建和效率提升、中心城市扩建和质量提升三个重点。第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改革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发展活力的有效手段。
推动产业转型的三年战役
中国经济时报:阳江是广东四大传统手工艺基地之一,由阳江刀、阳江漆器和阳江豆豉组成的“阳江三宝”闻名遐迩。未来,阳江将如何成为大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多元化发展水平?
邱志勇: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注重规模和转型升级,阳江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其中,五金刀剪产业成为第一个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2015年,阳江启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阳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多元化发展水平: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大企业R&D机构全覆盖,支持产业骨干企业打造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进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所建设,推进五金刀剪、镍合金材料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二是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效率,促进设备更新,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机器替代”。第三,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参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提高刀、剪、针织等传统机械制造水平,加快发展新能源设备、海洋工程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第四,着力培育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十三五期间,阳江在供应方改革中将采取什么新举措?
邱志勇:“十三五”期间,阳江将实施广东省下达的供应侧结构改革总体规划和五项行动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供应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在去产能方面,对于严重资不抵债、无望扭亏的非国有“僵尸企业”,依靠市场机制加快市场化退出步伐;在去库存化方面,增加政策支持;在去杠杆化方面,阳江将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在降低成本方面,阳江将实施国家和省下达的减税、减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在弥补不足方面,我们将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1项短板指标,努力弥补发展的不足。
中国经济时报:你希望阳江能从国家或广东省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邱志勇:我希望国家和广东省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支持阳江鹤山机场升级为区域性机场,为阳江乃至粤西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二是希望广东省加大重点项目布局,特别是阳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善阳江至湛江、广州客运专线,加快沿海高速公路开平至湛江段扩建;三是希望广东省在阳江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和载体;第四,希望广东省增加对公共交通、养老等不足的补贴,使阳江加快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不足。
标题:深入对接珠三角实现新突破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