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1字,读完约6分钟
别哭了
“参天大树必须有根;胡爱山的水必须有它的来源。”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有寻根、敬祖、思乡的情结。“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看似简单的话,其实很难说清楚。
一个
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共有504个姓氏,其他姓氏排在第322位。《启别子氏望长安》是一幅在中国代代相传的教堂对联,反映了别子的后代重视本姓渊源、尊重祖先、依恋故土的情感。小时候,我听老人讲过“湖广填川”的故事,知道大多数四川人都是明末清初移民的后代。由于老家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很难确定其他家庭是从哪里移民到四川的。”我的家人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总是试图找到答案。
2000年,当我帮助父亲别正堂整理他的家谱时,我希望他能找到支撑别家族的祖先墓碑的来源。父亲和家人一起寻找,祖坟园变成了“农业大寨”的农田,但也找到了几块墓碑,其中一个是入蜀祖师北威汉的墓碑,非常珍贵。1894年,为了纪念这位祖先诞生200周年,别家的子孙重新刻上了这块墓碑。墓碑中间刻着25个字:“一个老先生的正面墓志铭,他将被另一个贤明的官员清朝皇帝授予谥号,他害怕汉朝。”该文记载了先祖“生于康熙嘉树年间,在陕西省安州富平县的麦铺长大,后由秦入蜀,落于霸州中二甲基柏树的顶端”等内容。同时,发现民国7年(1919年)9世纪时,别玉昌墓碑上刻有“钟灵修玉川北,根深于陕西西部”。最初,我家从陕西省阜平市移民到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比耶家的后人以不同的方式回忆起他们的祖居。
二
2002年,我去大连参加培训学习时,遇到了一同参加学习的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李先生,委托他查询陕西省阜平县是否还有其他姓氏。不久,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富平县米子乡有一个个城堡,那里有很多人叫“别”。镇上的另一所中心小学有一位名叫比·岳薇的老师,我们可以联系到他。后来我联系了别岳薇,他说米子镇以前叫米子店,碑文中的“麦子店”可能是“米子店”的发音错误。现在村里大多数人都姓“别”。
为了寻求更权威的证明,2004年,我给时任阜平县委书记的张建中写了一封信,上面有祖先的题词,请他帮助研究别的祖籍。不久,他委托县扶贫办副主任王保卫作出答复:“其他姓氏的阜平人主要集中在位于县城西部的米子乡,现有一个以其他姓氏命名的村子叫别家村……”,并核实了相关的小地名。早在清代乾隆时期,当地就出现了地名“别家堡”。清甘龙五年(1740年)的《阜平县志》记载了两个不同姓氏的人,一个是“别称虞,周琦国判”;另一个人是“不要稀罕,学习道店的历史”。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阜平县志》不仅记载了“别述语”、“别启真”,还增加了“别应,甘肃知府”。在1994年新编辑的《阜平县志》所记载的阜平县外来人员名单(52人)中,第20位是:“别智,男,汉族,祖籍荀子乡,高中毕业,教师,住北京。”
据1994年版《阜平县志》记载,全县共有1641座寨堡,分属32个乡镇,“米子乡”辖“别家堡”等31座寨堡。1996年后,别家堡村改为别家村(自然村)和西山关村(行政村),现称西山关村第二组或西山关村别家组。2002年出版的《阜平县行政区划图》标有地名“别家堡”。由此推断,别家入川祖先墓碑上的“阜平县李东赫小麦店”应该是“阜平县米子乡西双关村的另一个群体”。
2005年,在祖先从秦入蜀300多年后,我作为移民后裔,踏上了寻根之旅,回到了祖先入蜀的故乡,遇到了另一个住在乡其他村落的宗族。他们非常惊讶,但是没有想到300多年前离开其他村庄的后代会回来寻找他们的根。2009年,为了让父亲在有生之年能够去他的祖籍,我陪着父亲再次踏上了他的祖籍。村里的另一个部落非常高兴,反复说:“我想不到300多年后,你还会找到它!”别家的热心家庭成员拿出珍藏多年的传家宝,给我们的父子俩看。他们还带我们参观了别家祠堂的遗址,讲述了别家繁荣的故事,分享了家族成员的感受。这种寻根加深了我对祖先家园的理解,实现了我思念故土的愿望。从老家回到四川后,我写了《别家秦蜀考》,介绍了别家家乡的情况,探究了祖先进入四川的原因,并在一些报纸和网络媒体上发表,收入了新编的《巴州别家河别家树》。
明末清初四川战争后,大量人口被消耗殆尽,数千里的良田沦为蚱蜢窝,为胡光(今湖北、江西)、福建、广东、陕西等10多个省份的移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空间,他们渴望得到土地,在四川取得巨大成就。由于湖广移民数量众多,历史上被称为“湖广填川”。伴随着“湖广填川”的移民浪潮,别家的祖先从陕西省阜平县出发,经过xi安,穿过秦岭到达汉中,然后徒步通过大巴山米仓古道进入四川省巴中。在他事业的初期,他的祖先住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棚屋里。后来,他在砍柴的时候,在荆棘丛中发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大瓦房,就搬进了这座被称为“另一座老房子”的房子。300多年来,别家在四川安居乐业,繁衍了14代。
三
一百年的历史,艰难困苦;百年沧桑代代相传。“湖广填川”是一部感受世界、让鬼神哭泣的移民史,一部难以割舍、挥之不去的怀旧史,一段四川人不应该忘记的记忆。家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祖先“从秦到蜀”的家世,探索家族文化,是别家子孙的责任。
当时,老祖宗远离故土,涉山涉水,不畏艰难险阻,毅然来到四川,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中致力于生存和发展,这是别家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个移民的后代,我会记住祖先们来到四川殖民的故事,从零开始,努力工作,努力工作,以及勇往直前、做第一的精神。同时,我也为祖先的辛勤劳动所感动,为艰难的迁徙所震惊,为不屈不挠的壮举所钦佩。祖先创业不容易,后代应该珍惜。只有勤奋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成功。
寻找祖先家园的过程也是一次寻梦之旅。它不仅是寻找祖先、亲人和精神家园,也是寻找家庭梦想、民族梦想和对家和国家的感情。追溯家族历史,继承当今优秀的家族风格是时代的要求。别家的子孙将把优良传统和家庭作风代代相传,从祖先的辛勤劳动中得到鼓励和鞭策,成为家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精神力量。
标题:寻找祖籍地的故事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