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27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互换的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这种新的政府投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所倚重,“接手大棒”的意义也越来越明显。
日前,财政部发布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应取消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鼓励运营收入和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市场化转型和重组,并通过ppp和政府购买服务予以支持。
投资模式的转变能保证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进行吗?在一些专家看来,ppp模式,这种激励社会资本介入的模式有很多优点。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尽管ppp模式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进展仍然十分缓慢。"没有多少公私合作项目已经真正落地."一家银行机构的负责人几天前向记者透露。
显然,从目前来看,涉及政府、企业和银行的ppp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为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中国非常重视ppp模式,也有一个ppp项目库。最近,一个由社会运营商推出的综合土地改善项目被选入项目库。”某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12月,国务院、财政部和河北等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ppp模式的应用,从而推动ppp的实施。
Pp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和股权合作等方式,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而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和长期合作关系。
“简而言之,公私伙伴关系是指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长期伙伴关系,以分担提供公共产品的风险。ppp模式不仅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也是政府投融资方式的创新。”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瑞东博士认为:“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其独特的优势非常适合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这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的原因。”
上述负责人提到,许多地方政府正在通过探索推进ppp。
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ppp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高瑞东说,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效率优势。通过将私营部门引入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并充分整合市场资源,公共产品的供应可以更加高效和丰富;第二,成本优势,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可以有效降低政府当前的财政债务压力,增加政府无法提供或难以改善的公共产品供给,使政府能够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
高瑞东表示,在中国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政府迫切需要引入社会资本之水,刺激基础设施投资,支持中高速经济增长。
银行逐渐“适应”
记者近日从某银行了解到,该行已明确表示,“今年,我们将以透明的定价机制和稳定的现金流支持ppp项目。”
一些银行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5年,河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定州市、徐水市政府正式签署了两个项目的特许经营合同备忘录,标志着建行河北省分行首个ppp项目正式落地。根据世行提供的信息,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1.88亿元人民币,在当地ppp项目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谈到银行对ppp的态度时,高瑞东分析说,在实体经济低迷、资产短缺的背景下,ppp项目产生的金融资产由于其清晰的现金流和政府融资,可能是最好的金融资产之一。银行不仅可以通过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夹层融资等结构化方式进行ppp项目融资,还可以对ppp行业基金进行股权融资。
然而,银行干预ppp仍然存在困难。一家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ppp模式尚未大面积落地的主要原因是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只有当银行、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得到很好的沟通,或者当政府未来的债务承受能力得到保证时,银行才能进行干预。
同时,他还提到一些ppp项目不适合贷款支持,银行需要提供投资银行等综合金融服务,这就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瑞东还提醒,ppp项目周期长,银行需要特别关注运营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项目面临的潜在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和政策风险,并通过抵押、担保和商业保险尽可能控制风险。
前景仍然充满希望
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11月底,在国家发改委公开推广的首批1043个ppp项目中,已有329个项目签约,占推荐项目数的31.5%,明显高于不到10%的初始签约率。
关于提高签约比例的问题,高瑞东认为,2015年以来,政府重点建设ppp体系规范体系,出台了ppp运营指引、合同指引、财务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ppp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政府积极推进公私伙伴关系示范项目,设立政府公私伙伴关系融资支持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实施。
这只是开始。空仍然有一个庞大的ppp项目,需要各方的参与。相关数据显示,政府公布的ppp项目库总投资已超过2万亿元,涵盖交通、市政、医疗、环保等领域。
记者在采访该行后发现,"积极参与"是该行对ppp模式的普遍态度。一位银行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银行来说,ppp模式的大规模推广需要积累经验,内部相关流程设计和服务方式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仍然需要一些时间。
高瑞东认为,良好的制度体系是ppp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要通过立法不断解决ppp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各方风险和收益的可预测性,只要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ppp这样的创新事物就会越来越蓬勃发展。
标题:政府投资模式转型 PPP“接棒”加速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