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6字,读完约7分钟
濮阳情报港喀什9月29日电(记者任沁李晓玲强力静) 65岁的购买提克热木,从早上开始创作。 中午,他完成了那天的第一部作品“锄羊大赛”。 叼羊是新疆以前传下来的项目,在金秋节日举行,庆祝当年畜牧业丰收,祝明年畜牧业增产。
“摔跤看力量,羊看勇气。 这是一项勇敢的运动。”买提克热木用热烈的颜色和开朗的表情解释了新疆60年大庆的心情。 在他的画笔下,大地是软黄色的,树叶是橙色的,马是五颜六色的。
几天前,当地农民画家刚在自治区60岁生日送礼物,他们经过三个月的“笔耕不中断”,手里用画笔,画了五颜六色的线,解释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塔里木盆地西部的麦克盖蒂县离喀什市175公里。 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金从这里开始了塔里木盆地探险之旅,《麦盖提》也刊登在海外百科全书中。
“不去喀什,不去新疆。 没有去麦盖提,白白地来了喀什”,这里是刀郎文化的发源地。
“刀郎”是维吾尔语音译,意思是“集中”“堆积如山”。 历史上,居住在当地的土著和外来蒙古族游牧民融合形成了“刀郎人”族,其性格豪爽,无达,也有祖先游牧的气息。 刀郎文化作为维吾尔文化的一个分支,以民间形式存在。
农民画是刀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世纪末。 当时的人们用简单的绘画方法讲述故事,成为第一幅农民画。 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刀郎人用沾满泥巴的手拿起画笔,展示自己,歌颂生活。
安住富民房、养老保险、廉租房、天然气入户、文化惠民等身边的新鲜事,虽然在纸上有所描述,但却很好地反映了中央新疆职工座谈会后,这里发生的新变化。
“告别了土间,搬到了小别墅,沥青道路通往各村,交通工具也从驴骆驼变成了轿车”农民埃尔肯·色依提说,在创作中,这些真正的变化都记录在画中。
经过专业训练,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骨干画家400多人,比较成熟的农民画家越来越多。
如果说刀郎农民画是刀郎文化最浪漫的颜色扩张和迅速的发展,刀郎乐舞就是刀郎文化的精髓。
“体验刀郎文化的最好方法是体验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热甫。 ”。 在麦盖提县经信委员会工作的“80后”赵子坤说。 来自河南濮阳的这个年轻人是郑州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五年前参加援疆项目来麦盖提,爱上这里后扎根了。 关于麦盖提文化,他很了解。
“维吾尔族艺术的精髓可以在麦盖提找到源头。 ”。 赵子坤说。 麦盖提有一句话:麦盖提人一走就能跳刀郎麦西莱甫,一说话就能唱刀郎木卡姆。
“刀郎麦西莱甫”,维吾尔语意思是“集会”“集会”,是维吾尔族人民的民间娱乐活动,是乐舞。 一位艺人唱序曲,乐队演奏,一对青年男女翩翩起舞。 随着歌曲的变化,舞者似乎展开了紧张有序的狩猎活动。
赵子坤说:“因为舞蹈动作剧烈,身体稍弱的人中途退场,只有到最后来过好几次的人才能成为舞王。”
九首翻唱曲的《刀郎木凸轮》用“卡龙”琴、“热瓦甫”、手鼓、“萨巴依”等乐器伴奏,配合“麦西来甫”丰富了文案。
1940年出生的麦盖提县孪生兄弟艾山亚和玉素因亚亚是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刀郎艺人。
在家族熏陶和成为弟子方面,他们俩不仅保存了以前流传下来的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莱甫的特色和味道,还引进了创新的技法和节奏。
2006年,玉素因亚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的代表传人,哥哥艾山亚也被自治区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刀郞麦西莱甫》和《刀郞木卡姆》的传人这几年应邀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演出。 这些被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列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即使语言不通,音乐的无国界性也让各国观众为我们的表演鼓掌,欢呼雀跃。 》曾在法国、日本等地公演过的玉素因亚亚说。 现在他每天都去刀郎文化的集大成之地“刀郎乡里”为游客表演木卡姆,传达刀郎文化。
刀郎文化成了新疆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当地专门颁布了《麦盖提县保护、传承、弘扬刀郎文化暂行规定》,建立了民间艺人的保障激励机制。
县财政在国家、自治区补助金的基础上,人均年补助金为3000—5000元,通过民间艺人的农业转换、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免除义务工、建设刀郎艺人的房子等方法,为刀郎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一步发挥“传播带”的作用
县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开设了刀郎农民画制作专业班,县内的中小学开设了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莱甫、复制刀郎农民画的素质教育课,以刀郎文化为继承人。
说到白天的麦盖提是个端正的文艺青年,晚上的她会成为时尚潮的女性。
吃过晚饭后,华灯一开始,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开家,按照约定,向同一个方向的麦盖提文化广场走去。
人们着迷地挥舞双臂,律动地跺脚,跳舞,唱歌,笑,留着热汗也不擦,埋头于无忧无虑的乐舞。 群众不断参加,舞蹈队一直扩大到整个广场几乎“客满”。 即使在东部发达城市,像这样欢腾的景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见。
以前传下来的萨满舞也登上了广场的舞台。 萨满教巫师在祭祀消灾驱病等活动中跳舞。 古代维吾尔人曾经信仰萨满教,萨满舞也是因为它传入了维吾尔族文化。
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参加,广场上还追加了刀郎迪斯科舞厅和刀郎DJ。
2012年以来,麦盖提县将刀郎文化融入广场文化,从以前平淡无奇的广场舞转变为成人平均参加者人数达到40万人的盛大广场活动。 来跳舞的是农民、公务员和中小学生。
7岁的小学生阿卜杜拉收购,以每块钱的价格卖完气球后,融入了“小苹果”的音乐,和大人们一起扭动。
60岁的热合曼叔叔是广场警长。 像十几年一天一样,他每晚从9点半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在广场上班。 “人们唱歌跳舞,我们负责维护治安”热合曼说,他女儿有时也跳。
热合曼的女儿是麦盖提文工团的舞者,毕业于喀什艺术学院。 “她经常去下乡慰问演出,在北京演出过两次。 ”。 热合曼的话里透露着骄傲。
他的妻子是广场上的清洁工。 “我们一家也为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笑了。
记者采访的那天晚上,正好麦盖提县的“质量月”文艺晚会在这里公演。 来自麦盖提职业中学的舞蹈队在巴迪古丽老师的带领下惊人地登场,表演了舞蹈节目《新疆吆喝》。
18岁的库尔班江是舞者之一。 他从小就喜欢跳舞,上了中学后接受了专业训练。
“除了文化课,学校每周有三个小时的舞蹈训练。 ”。 他说。
巴迪古丽老师是专业的乐舞演员。 前几天她刚来北京演刀郎木卡姆。 她迄今为止越来越带领团队参加央视青歌比赛等比赛,获得金银铜奖。
她6岁的儿子在母亲腹中和母亲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3岁开始自己上台,已经是当地的明星了。
“儿子是为刀郎文化而生的。 我相信他能在未来的生命中继承刀郎文化”巴迪说。
第一次中央新疆商务座谈会召开5年来,新疆领导现代文化,迅速发展了一体多元化、融合开放、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
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麦盖提,是以前流传下来的现代、民族与潮流、传承与创新交流的文化快速发展模式,展示了世界上比较完善的新疆现代文化快速发展样本。
和麦盖提一样的县乡,新疆还有很多。
标题:“麦盖提——新疆特色现代文化的一个样本”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