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2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监管部门的多次协调和沟通,债券市场正进入一个新的处置阶段。
在与开源证券、东北证券(000686,BUY)等7家相关机构签署协议后,国海证券仍在与多家机构就持有债券的相关“假印章”进行沟通和谈判。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由于上述7家机构大多持有信用债券,规模相对较小,协调成本相对较低,但国海证券尚未与其他10多家机构就利率债券的风险收益达成最终结论。
一位接近国海证券的人士指出,持有大规模利率债券必然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为此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在沟通中,国海证券希望相关机构“持有到期”相关债券,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债券回报”可能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国海事件发生近半个月后,市场资本方面的流动性紧张再次点燃。12月27日,晚交所隔夜国债反向回购品种升至30,然后收于18.55。
一些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认为,国海证券仍是此次假印鉴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但考虑到此事涉及面广,没有先例,不排除监管部门会进一步协调此事,敦促各方共同分担此次事件的风险。
“重返谈判桌”的压力令人无法忍受
随着国海证券与七家机构达成共识和协议,假章门的风险已在当地得到缓解。
然而,12月27日,机构间流动性紧张在尾盘再次爆发,隔夜国债反向回购品种gc001飙升至30,最终收于18.55。
事实上,关注流动性风险是国海证券和一些相关机构的主要考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国海证券与相关机构沟通的过程中,之所以希望利率债券“到期持有”,是因为此次持有事件涉及的利率债券规模较大,选择接管会给国海证券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一位接近国海证券的人士表示:“一方面,利率债券在加息后会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但对国海而言,更致命的是流动性风险。”“国海证券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承担如此庞大的利率债务。即使是成批退回,也是相当有压力的。”
据国海证券披露,涉案各方持有的债券金额不超过165亿元,其中80%以上为国债、CDB债券等利率债券,这意味着涉案利率债券的规模可能达到132亿元左右。相比之下,国海证券的货币资金在第三季度末只有119.09亿元。
担心交易声誉
持有纠纷给国海证券带来的另一个担忧是,它在债券市场的声誉受损。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影响了国海证券第四季度交易金融资产的收缩惯性。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2-2015年期间,国海证券第四季度末的交易性金融账户较第三季度末呈现“收缩”趋势,尤其是2014-2015年,第四季度末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较第三季度分别下降38.97%和40.18%。
“年末前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和转让,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对冲年末的流动性压力或确认账面上的投资收益,并将营运资金结转至下一年度进行重组,但前提是需要出售债券等资产。”12月27日,西南某证券公司风险控制部的一位人士指出。
银行间市场的一名交易员认为,假印鉴可能会增加国海证券在二级市场交易相关债券的难度。
“在国海发生这种情况后,市场上的许多机构都不愿意成为它们的交易对手。他们有压力要自己持有,不擅长出售债券。这也将影响国海证券自持债券的流动性。”经纪公司债券投资经理华说。
“在流动性收紧之后,我们现在不仅在国家海洋上,而且在上述名单中的许多机构上。我们在交易时非常谨慎。”华北一家经纪公司表示。
截止到截止日期,记者还无法了解国海证券公司的流动性情况。然而,国海证券在12月22日宣布,公司运营所有政策,流动性风险可控。
“事实上,国海负有最大的责任。首先,张洋和郭亮是国海证券的员工和前员工,国海证券负有管理责任。其次,张洋等人代表国海证券与相关机构签署了协议。最后,交易的主体仍然是国海证券。“假印章”和“持有”所带来的风险规避效应,也使国海证券变相受益。”一位与监管机构关系密切的人士表示。
“但有许多机构参与了此事,因此这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市场状态。并不排除监管当局将采取进一步行动,鼓励相关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风险。”这个人还指出。
标题:国海“回表”承压流动性之考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