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6字,读完约7分钟

周二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是自2012年以来最早召开的会议。会议去年首次对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注重强化”到“深化”。

明年如何推进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改革?《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今年的相关政策和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发现今后农业部门将更加关注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000061,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规模经营和农产品价格市场机制的作用。

河南政法大学教授范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First Financial Reporter)采访时表示,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粮食高产,这在粮食短缺时是正确的,但目前的“三高”(高产出、高进口、高库存)现象意味着农业生产结构出了问题,不需要的粮食太多,需要的粮食却很少,因此有必要调整结构。

农业部长韩长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出要从三个方面优化结构,其中之一就是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提升农业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高质量和个性化的需求。

减少玉米,稳定生猪,促进乳业发展

会议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改革,必须首先调整农业结构。这包括产品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粮食总产量为61623.9万吨,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下降0.8%。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12年停止增长。然而,这仍然是历史上第二高的产量,属于丰收的一年。

为什么第一年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会降低产量?官方解释主要是播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其中,前者的影响因素为33.2%,后者为66.8%。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炳新表示,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地积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适当减少非优势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采取“玉米变大豆”、“粮变粮”、“粮变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二是2016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比上年更加严重,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调好调优调顺  农业新一轮改革深入调结构

今年以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镰刀弯”等非优势区域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粮豆轮作和粮饲转换试点范围扩大,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优化。

不过,专家认为,今年的调整与“好的调整”之间仍有很大差距。市场供求不匹配、农牧结合紧密、种养循环不畅、产业链短、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长,但与此同时,大量粮食需要进口,这表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人民真正需要的生产无法生产,不适合质量和质量安全。

范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实现从追求粮食产量到追求农民利益最大化的转变。这就要求农民生产质与量最佳结合的食物,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对于明年农业结构的调整,韩长福19日说,要着重抓好五件事:

继续减少“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1000万亩玉米,力争总量减少到4000万亩;

大力稳定生猪和促进奶业发展,抢占中国奶业20强,培育国内品牌,振兴民族奶业;

推进渔业减量化、增收和资源节约,坚决缩小高投入、高污染的水产养殖规模,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渔;

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

加快农村创业创新,重点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创新,加强政策支持,开展创业创新培训,支持乡村旅游、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加现代农业。

将来没有必要抢日本大米

会议指出,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范明表示,当“三高”结构性问题出现时,行业升级势在必行。即从追求粮食产量向追求农民利益最大化的转变,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的粮食“质”与“量”的最佳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以主食大米为例,业内人士认为,多年来,中国水稻种植重产量轻质量,导致近年来中国人涌向日本高价购买大米和电饭煲的消费行为。事实上,这已经反映出消费群体正在觉醒。

大食网创始人魏三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不应该低估他们不断增长的购买力,他们愿意为真正的好产品买单。这就传递到了农业的供给方,因此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的低价竞争模式,以“工匠精神”追求最终产品,并进行整个产业链的改革,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需求方的变化将迫使上游种植者改变其生产方法,这将有助于未来农业的供应方结构改革。上周五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引导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弘扬“匠师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提升产品竞争力。

更加关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利益,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会议指出,要着力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收入,努力强化第一生产,使第二生产占优势,使第三生产活起来。

鼓励适度规模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中多次提到适度规模经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呼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政策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中央政府认为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权分立”解决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障碍后,促进土地流转的集中,形成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代表的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监管,也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

由于政策性收储的存在,粮食收储的最低价格成为市场的最高价格。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定价机制的扭曲导致了国内部分农产品“高库存、高产出、高进口”的矛盾。这种结构性农产品的供过于求,导致了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范明表示,为了保护农民的长远利益,没有必要无条件地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否则会给农民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进而导致生产进一步过剩,粮食价格难以维持,农民最终将遭受损失。

未来农业供给结构改革的目标是优化产品结构、管理结构和区域结构。今年粮食产量的小幅下降已经发出了这样的信号。例如,官方对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的解释是,针对粮食品种供求矛盾,各地积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适当减少非优势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采取“玉米变大豆”、“粮变饲料”、“粮变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调好调优调顺  农业新一轮改革深入调结构

韩长福19日表示,目前,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离调整还有很大的差距。市场供求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密,种植周期不顺畅,产业链不长。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存在“不愿调整、无法调整、不敢调整”的问题。下一步,调整结构的关键是顺应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保证生产和销售,努力做到物美价廉;充分发挥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愿意调整,主动调整。

标题:调好调优调顺 农业新一轮改革深入调结构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