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8字,读完约6分钟
广西巴马县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几乎取代了她的原名。近年来,地方政府利用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引擎。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关联带动、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走上了扶贫造血的长远之路。
和往常一样,邓永康愉快地迎接了一群来自上海的客人。用他的话说,是当地旅游业的兴起改变了他的命运。来自上海的一个40多人的休闲健康小组在邓永康经营的仁寿山庄住了一个多月。
邓永康的故事在当地并不少见。目前,仁寿山庄附近的农民只经营“农家旅馆”,平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这是广西巴马县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缩影。
通过旅游业促进减贫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扶贫模式,正在成为广西扶贫开发实践的亮点。
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广西,恶劣的自然环境曾经为当地人打下了贫穷的基础,但现在它也是大自然的“礼物”,这里的人们逐渐改变了贫穷的命运——在繁忙的田野里收割,在淡季为游客服务。这是广西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加快扶贫的真实写照。
“如果你想找到一个成功的旅游扶贫案例,那么巴马的经验值得学习。”农行河池支行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巴马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几乎取代了她的原名。近年来,地方政府利用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引擎。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关联带动、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走上了扶贫造血的长远之路。
旅游业扶贫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以仁寿山庄为例,仁寿山庄位于巴马县那陶乡林平村甘盐屯。这是巴马县的第一处文化景观,也是巴马县旅游业的新亮点。它传播巴马长寿文化和旅游文化。2013年,仁寿山庄被确定为河池市旅游扶贫示范点。
“多亏了ABC的帮助,我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业务规模。”邓永康说道。
邓永康于2010年开始经营仁寿山庄旅游项目。为了帮助周边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让游客享受观光、住宿、医疗等“一站式”服务,巴马县政府采取“公司+ABC+贫困户”的模式,邓永康按照农家旅馆的标准为附近的贫困户进行房屋修缮,并通过ABC发放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依托农家旅馆吸引更多游客。
在当地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巴马县基本实现了一个景区、一个景点、一个农家的目标,带动了一方致富。例如,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普那顿的农家旅馆在2015年接待了269,300名游客,该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660元增加到2015年的21,000元。全县新实施的40多个巴马长寿健康国际旅游区建设项目,成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特别是旅游扶贫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业人员4000多人。2015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总产值超过10亿元。
从“输血”到“造血”的工业扶贫
火龙果收获季节过后,巴马县那陶乡民安村村民李依然享受着这头“摇钱树”带来的丰富和快乐。
“中国农业银行巴马支行的信贷援助确实帮助了我们的心。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摆脱贫困的信心增强了。”看着100多亩田里生长良好的火龙果,李开心地说。
李1995年去广东省东莞市做机电维修业务。2013年,他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这时,该村正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旅游。为此,他和村里的六个村民成立了“闽安汇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农业银行巴马支行25万元“多户合保农户贷款”的支持下,他在村内二级公路附近承包了200多亩山坡,先后种植了火龙果、大青枣等特色水果。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的购买,还出口到自治区和国外,年收入超过30万元。
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李并没有丢掉原来的工作。他在离家不远的高速公路旁开了一家机电维修店,为周边村庄的人们修理家用电器、机电等服务,年收入近5万元。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小楼和汽车。看到致富的希望,村里的村民纷纷加入了李的种植合作社。目前,已有70多个家庭加入了合作社。
"输血不如造血好."中国农业银行巴马支行的负责人有一颗坚强的心。抓住产业扶贫的重点,以农民扶贫为重点,以产业拉动为重点,已成为巴马县扶贫工作的突破口。
“在巴马县扶贫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稳定的金融支持是关键,这使我们形成了中药、蚕桑、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巴马扶贫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说。
探索金融发展导向的扶贫
回顾三年前美国广播公司的上门服务,巴马县盐东镇蛟乐村党委书记姚感到难以置信。村里应该成立一个专业的种植合作社。当他担心资金不足时,农行的账户经理上门表示愿意为合作社提供贷款,并提供优惠利率支持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惊喜。我们村子最大的优点是有大片的石头山。在中国农业银行的支持下,村民们实施了山地资源开发,发展了特色农业,使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过得很好。”姚对的激动心情是无法言语的。
据姚介绍,过去胶乐村村民为了填饱肚子,破坏森林,开垦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裸露岩石和石漠化。每个人都在“越来越穷,越来越有教养,越来越有教养,越来越贫瘠,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中过着苦日子。
作为拥有600多名农民和2700多名群众的蛟乐村的党委书记,姚心里清楚,要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必须先出人头地。于是,他向中国农业银行借了一笔10万元的农民贷款,在他房子后面的山上养殖野猪。每年宰杀100多头野猪,收入超过12万元。目前,他饲养了200多只野猪,年收入近30万元。
姚发财后,并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户。在他的领导下,2013年,村里成立了“寿祥特种种植合作社”,有60户贫困户和200多人加入合作社。在中国农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全村大力推广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如蚕、龙骨花、核桃、柿子等,并在林下培育本地猪、鸡,大力进行立体栽培,使荒山变成了花果山。目前,全村特色种植面积近万亩,人均年收入7500多元。
在谈到扶贫经验时,巴马县扶贫办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扶贫还是靠工业,金融扶贫必须和工业扶贫结合起来。”据了解,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2个,注册成员4200人,累计资产超过1亿元,年产值达到1.5亿元。
标题:贫困山区的穷根怎么拔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