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3字,读完约9分钟

百合香

县域经济是以县为中心,以乡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共有82个县、县级市,总人口23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08%。2015年,陕西省县域经济总量为8723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8.40%。县域经济在陕西省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县域金融供给快速增长,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形成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特别是“三农”金融服务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着力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使用一定比例新增存款用于地方贷款考核办法》、《关于加强县域金融服务保持陕西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农业新业务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县域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服务不断深化,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1)县域金融规模迅速扩大。“十二五”末,陕西省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8359亿元,占全部存款的25.79%,贷款余额为3861亿元,占全省全部贷款的17.74%。2016年以来,陕西省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县域存贷款增速加快,占全省比重上升。2016年上半年末,陕西省县域存款余额为9086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0.44个百分点;贷款余额为4245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0.56个百分点。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二)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目前,陕西省各县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首先,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已经扩大。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763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5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19家,政策性银行56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71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2083家,邮政储蓄银行934家。“十二五”期间,银行服务数量增加1105家,银行服务覆盖面继续扩大。第二,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重组加快。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陕西省共有17家村镇银行,比2010年底增加12家,金融服务更加深入。“十二五”以来,37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成立了“三农”业务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了“三农”财务部,以满足县域经济的金融需求,使金融服务更加专业化。第三,县域金融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发展县级互联网金融,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借助互联网金融,构建了“村村通”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开辟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发放了13,000多台用于农业救助服务的电子终端设备,覆盖全省1万多个行政村,惠及2,000多万农村人口。积极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农村信用社开通了借记卡微信支付、手机qq支付、京东支付、百度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为持卡人提供丰富全面的支付结算服务。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三)支持县域经济日益准确。“十二五”以来,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积极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灵活运用各种支农、扶持小企业、扶贫政策工具,大力支持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首先,农业相关贷款增长迅速。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陕西省涉农贷款余额为5671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2.82%。从金融支持来看,主要集中在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占80%以上;基本农田建设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等贷款增长迅速,“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0%,其中基本农田建设贷款年均增速高达51.24%。二是金融产品创新继续深化。大力拓宽抵押担保范围,推行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农民住房抵押、股权抵押、农机抵押等模式;积极探索和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积极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如为“订单+金融”开发“公司+经纪人”信贷产品;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安全贷款、保险”等信贷产品,提高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推动涉农企业做大做强。第三,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一方面,央行多次降息,县域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导致县域贷款利率大幅下降。根据陕西省存贷款综合抽样数据,2016年上半年,陕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7%,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支农政策工具引导县贷款市场利率下降。据调查,陕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实施了支农优惠利率,有效降低了县域经济实体的融资成本。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当前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陕西地处中国西部,特别是2015年以来,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因此,从长远来看,有必要通过产业升级、城乡联动发展等方式,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驱动力。要统筹考虑县域经济发展和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爱基础、净值、信息),从加强金融支持的角度构建“政府优化环境、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转型”的“四位一体”模式,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驱动力。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1)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债权保护水平。一方面,要增强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必须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提高经济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构建和优化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为金融机构投资金融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继续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对信用城镇、信用村、信用企业和信用用户进行深入评价,树立诚实守信的典范;另一方面,县域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的收债工作,协助金融机构依法收贷,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打击力度,为金融机构增加金融资源投入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加强金融改革和政策引导,继续提升大金融支持效果。继续加强窗口引导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各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效果。一是通过差异化监管政策,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的积极性,促进金融资源向县域经济倾斜。二是加强政策导向和政策工具的综合应用,继续加强窗口引导,加大支农、支持小额贷款、扶贫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应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第三,要建立与当前县域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机构设立专门从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零售业务的机构,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职能,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三)发挥金融导向作用,改善县域基本金融环境。一是通过财政支农投入和民间资本干预,建立县信用担保公司,实施集中担保、分散使用、限额担保和循环使用等有效担保模式,开发配套的小额保险产品。第二,发挥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合力,增强金融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特别是涉农贷款贴息、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为金融支持创造更多切入点。三是加大涉农金融业务的税收减免力度,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农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对使用县内一定比例存款达到地方贷款标准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实行更优惠的税率,涉农金融业务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4)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加快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的转变。首先,准确的市场定位。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不断调整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加大对县域经济主体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来源。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金融机构应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贷款营销激励机制,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第三,将审批权限适当下放给县级机构。根据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非法人金融机构应适当将信贷审批权下放给县级机构,扩大授权信贷,拓宽县域资本运营空房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第四,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研发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融资工具,增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是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标题:构建“四位一体”模式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