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3字,读完约5分钟

货币政策的每一步都会吸引市场的注意力。

最近,央行在半年后重启了14天反向回购操作。8月2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900亿元的7天反向回购操作,中标率继续保持在2.25%;14天反向回购操作中500亿元人民币的赢利率为2.4%,相当于前14天反向回购的赢利率。这是春节后央行首次启动14天反向回购操作。此后,央行于8月25日实施了1400亿元的7天反向回购操作和800亿元的14天反向回购操作;8月26日,进行了950亿元人民币的7天反向回购操作和500亿元人民币的14天反向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之前相同。

多目标考验货币政策调控艺术

为什么央行重启14天反向回购操作?这引发了上周下半年市场各方的广泛解读。

市场观点通常包括几个方面:丰富货币投放工具,进一步补充流动性缺口;货币投放期的适当延长将有助于平抑资金的短期波动;稳定市场利率预期,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能力;缓解资金错配压力,引导债券市场去杠杆化;传递稳健的货币政策信号,引导各方预期。

综上所述,央行在维持7天反向回购操作和增加额度的同时,重新启动了较长期的14天反向回购操作,以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和充足,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发展和流动性。14天的反向回购操作也给了市场更多的选择。

此外,央行恢复14天反向回购操作是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下的相机抉择,是平衡多种政策目标的灵活操作,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的监管艺术。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货币政策面临着各种困境和困难的考验。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英国退出欧盟的影响将继续发酵,美国是否会加息还有悬念;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经济高度依赖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下行压力大,内生增长势头弱,存在资产泡沫迹象,企业债务杠杆率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潜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对货币政策的期望过高,可能会面临挑战。

多目标考验货币政策调控艺术

同时,我国货币政策采用多目标体系,这些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无疑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和挑战。今年6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向国际社会解释中国央行多目标货币政策框架时指出,中国央行采取的多目标体系包括四大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及两个动态目标: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金融市场。

多目标考验货币政策调控艺术

周小川表示,多目标货币政策的选择与中国的经济转型密不可分。显然,将金融市场发展、改革开放、金融稳定等目标纳入政策框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潜在挑战,也进一步考验了监管的平衡艺术和平衡规模。

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启14天反向回购操作是央行在复杂形势和多目标下的均衡选择,不仅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和充裕,释放了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信号,引导各方做好预期,而且通过稳定市场利率和发挥市场利率信号的作用,理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渠道。

此前,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仍将关注部分地区房价和洪水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并强调RRR降息对汇率的潜在影响。此外,引导资金避免“去现实化”的需要和金融风险防范权重的增加,意味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相机抉择和灵活的监管,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央行上周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了7天和14天的反向回购操作,不仅向市场释放了不同期限的流动性,平抑了短期流动性波动,也向市场发出了一个信号,即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即货币政策不会轻率收紧,也不会大规模放开。这可能会打消各方对政策宽松的预期,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并有助于预防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

多目标考验货币政策调控艺术

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央银行应平衡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推进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从而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畅通传导渠道。目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货币政策框架正逐步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未来将形成一个基于政策利率的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关键是政策利率信号能否有效传导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用市场,进而影响总产出和总消费,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央行恢复14天反向回购操作,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也是稳定市场利率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央行向市场参与者有效传递利率信号,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能力。

多目标考验货币政策调控艺术

在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货币政策要实现其政策目标,就必须把握平衡点,这就更需要保持灵活性、适度性和适时的预调整和微调。保持灵活性和适度性是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水平;及时预调微调的关键在于把握时间点,把握力度,把握方向,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无疑是对审慎货币政策监管艺术的考验。

标题:多目标考验货币政策调控艺术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