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企业使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巨大。同时,随着农产品行业对期货工具认识的逐步深入,农业“保险+期货”试点的开展,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对农业企业和保险机构利用期货等衍生品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为期货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中国期货协会会长王明伟日前在大连举办的农业“保险+期货”专题培训班上表示。

政策面助力“保险+期货”试点扩大

本次培训活动由中国期货协会、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旨在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水平,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培训课程主要针对东部三省的农业委员会和相关农业企业负责人,来自东部三省农业委员会系统、农业相关企业和期货行业的10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目前,在农业‘保险+期货’的实践中,许多期货公司,如浙商期货和新湖期货,都推出了针对大豆、玉米和鸡蛋等农产品的保险产品。试点效果良好,受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欢迎。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所有参与者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明伟说。据报道,2014年,大商研究所与相关期货公司合作,利用保险理念,创新推出了三个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场外期权服务试点项目。2015年,大尚研究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启动了13个试点项目。成功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于2016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政策面助力“保险+期货”试点扩大

王明伟表示,临时协会将继续贯彻“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扶贫战略”的国家政策精神和要求,加大组织农业“保险+期货”相关培训的力度。同时,“保险+期货”作为供给方风险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临时协会将共同推进该机制的实施、完善和推广,普及和宣传农业“保险+期货”的相关知识,为试点工作的实施和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政策面助力“保险+期货”试点扩大

农业部市场经济信息司副司长刁新宇在讲话中说,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日益面临着自然、市场和质量安全三大风险的考验,特别是农产品市场风险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例如,今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格补偿分离”的原则改革了玉米收购储备制度,东北临时收购储备政策调整为“市场收购”和“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农民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凸显。企业使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很大。

政策面助力“保险+期货”试点扩大

“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农业部将会同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稳步推进‘保险+期货’试点。”刁新宇说,中国农业目前面临五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宗农产品波动加大;农业外部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大;国际市场的传导效应日益增强;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越来越难以保证;确保有效供应和促进市场稳定越来越困难。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农业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正在深化,农业自身的高风险得到集中释放。

政策面助力“保险+期货”试点扩大

刁新宇进一步分析指出,应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关键是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农业信息的监测、预警和发布。尽快建立中国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完善数据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发布和信息服务四大系统,为指导农业生产、服务政府调控、管理市场风险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建立农民收入安全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直接补贴、价格补贴等政策工具,保护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我们将引导建立市场导向的工具箱,如营销贷款、价格保险、对冲等。通过贷款利息补贴、保费补贴和鼓励发展衍生品市场,为农民,特别是大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的商业实体建立收入安全网。三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重视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考虑农产品的特殊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防止价格波动。

政策面助力“保险+期货”试点扩大

与会者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将有助于各方进一步了解期货,增强市场意识,培育风险管理理念,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帮助农民种好地、卖好粮,共同深化和完善试点项目,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标题:政策面助力“保险+期货”试点扩大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