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8字,读完约3分钟
当设计师展示他们的作品时,他们很少提及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外观、功能以及他们能否凭借这些特征获得商业成功是他们更关注的事情。即使作品包含了“复兴古代手工艺品”和“关爱弱势群体”这样宏大的主题,设计师们往往也会止步于此,然后将话题引向作品如何将实用性与当代生活美学相结合。
从长远来看,有一个思维公式——设计是理性的,它只不过是外观和功能的结合,而人体工程学和大规模生产等一系列指标对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如果你这样理解它,不管设计多么“可预测”,它只会像单调的米粥一样乏味。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多数设计展只停留在展示行业新动向和趋势的层面上的一个重要原因。组织者广泛的策展方式,没有经过筛选,使得大量的抄袭设计充斥在展览中,使设计展览失去了进一步探索社会命题的机会。
即便如此,著名艺术家和设计师丁毅几乎固执地认为,设计已经有潜力探索深刻的社会问题。他们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来释放他们的潜力。在他策划的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上,设计的概念更加宽泛,他试图用艺术的眼光和思维去深入挖掘其内涵。
荷兰设计师卢卡斯马森和他的儿子制作的椅子特别引人注目。据说,卢卡斯希望通过他的作品来探讨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童工”问题。他与三个年幼的儿子严格按照当地的荷兰童工法签订了雇佣合同。每周工作不超过三小时,并确保工作环境和材料无害。儿童的创造力可以在涂鸦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然,卢卡斯此举旨在改变人们对雇佣关系的理解,即游戏即工作,雇佣可以没有剥削和剩余价值。
韩国设计师borahong在“整容手术王国”的主持下,整合了一些与整容手术相关的伦理问题,如美丽、困扰和痛苦。椅子中回收材料的使用再现了设计史上著名的伊姆斯椅子,这是整形外科医生经历痛苦转变的隐喻。设计师借此机会质疑,以改变身体这样的高价来表达自尊、获得社会认可和地位是否真的值得。在商业化的社会中,这种反思是发人深省的。
生动新颖的设计展现了一张罕见的厚脸。整个设计展看起来更像一个充满戏剧的艺术展览。然而,当人们走出展厅,试图跳出展厅去思考设计时,他们可能会同意丁逸的做法。
在消费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设计,到目前为止,“设计剩余”的争论一直很激烈。但事实上,它也表明设计不再仅仅依附于商品经济,而是已经走向了发展的临界点。如何处理与消费主义的关系,如何建构后消费社会的生活方式,将可能决定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在开始思考还不算太晚。
标题:让设计跳脱思维定式, 艺术家丁乙做到了吗?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