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4字,读完约3分钟
证券时报记者严旭
最近,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这让市场开始担心,在经济增速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中国将遭遇通胀和滞胀。2015年底,市场仍担心通缩风险。仅在几个月内,市场的担忧就变成了滞胀风险。
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高通货膨胀率。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元大幅贬值,加上石油禁运。在西方世界,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首次伴随着高通胀率。以美国为例,在滞胀最严重的时候,经济增长率同比下降1.9%,失业率超过10%,通货膨胀率高于14%。
让我们看看第一个指标,通货膨胀。市场担心通胀有三个主要逻辑:首先,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反弹,导致进口通胀;二是农产品价格(报价000061,买入)和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食品通胀压力加大;第三,央行货币过度导致通货膨胀,而经济持续下滑,导致滞胀。
合理的担忧是必要的。这种滞胀预期的主导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尽管美元升值放缓缓解了大宗商品的压力,但放缓升值并不意味着升值周期的结束。从供给和需求来看,大宗商品的供给没有明显压缩,而需求没有扩大,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疲弱。本轮商品价格反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前期商品价格大幅调整的修复。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难以持续。
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内部结构来看,蔬菜和水果价格上涨是推高农产品价格指数的主要原因。蔬菜和水果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寒冷天气下叠加运输不畅造成的。随着最后一波寒潮的结束,全国气温正在上升,运输能力逐渐恢复,蔬菜和水果产品的价格将逐渐回落和稳定。
至于猪肉,生猪库存的持续下降导致供应方收缩,从而推高猪肉价格。然而,生猪价格在2016年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因为短期内很难快速恢复。然而,即使猪肉价格全年保持高位运行,其同比增长率也将呈现下降趋势,对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拉动作用也将减弱。消费物价指数没有支撑力继续快速上涨。
至于货币过度导致滞胀的说法,没有足够的依据。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央行通过RRR减债、公开市场操作、补充抵押贷款和中期贷款工具,大幅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央行意识到基础货币已经收缩并及时调整,这是一种“补水”操作。
第二个指标是经济增长停滞。尽管中国经济低迷的基本面很难改变,但即使是最悲观的分析师对中国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也属于中高速增长,远高于停滞。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形势远非停滞。
因此,无论是去年底市场担忧的通缩风险,还是各方争论的滞胀风险,都是对中国经济实际基本面过于悲观的预期。前者已经被证伪,而后者迟早会被证伪。
标题:猪价持续高企 滞胀风险几何?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