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5字,读完约3分钟
《证券时报》记者李雪峰
3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出席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他表示,3月8日有关他“希望所有人都买入股票而不是卖出股票”的市场传言是不真实的。实际情况是,当天上午他出席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香港媒体说:“作为证监会主席,我不能推荐大家都买股票,但也不能推荐大家都卖股票。”
不幸的是,刘的上述言论被媒体误报,引起了各方的情绪解读,尤其是一些微信公众号。
同样的乌龙事件发生在3月3日。当天,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董事长桂敏杰在媒体上报道称,注册制度“准备充分且进展顺利”,并询问“谁说推迟了”。当一些网络媒体和微信公众账号转载该报道时,为了引起关注,他们直接将标题改为“桂敏杰谈注册系统:准备工作非常顺利。谁说延期了?”根据音频数据,桂敏杰当天没有谈及注册制度,他回答的问题是关于战略性新兴市场的。
股市交易日发生了两起虚假报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和发酵,客观上对市场情绪和趋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事实上,这并不是媒体第一次在证券市场进行虚假报道。结合现有案例,部分虚假报道是由于记者未能与当事人或知情人核实情况,仅依靠自己的主观臆测造成的;另一部分是因为记者在写作过程中未能准确完整地传递当事人发布的信息。
许多案例表明,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或目的,虚假信息都会扰乱甚至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在许多情况下,虚假信息经不起基本的逻辑论证,但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和证券市场参与者识别能力的差异,虚假信息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传播。例如,在一个虚假消息被传言之后,它仍然会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反复传播。
及时、权威地辟谣固然重要,但净化舆论环境、维护市场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信息生产的角度来看,媒体记者等生产者应遵守执业纪律,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生产的每一条信息,并尽可能从源头上消除所有虚假信息。遵循常识无疑是一个有效而重要的原则。以桂敏杰关于注册制度的虚假信息为例,注册制度是否启动,应由证监会相关领导来决定。桂敏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席,并受其身份的制约。显然,在两会期间,他无法超越自己的权限表达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但他谈论战略性新兴市场是合乎逻辑的。
另一个例子是刘建议买入股票而不卖出的虚假信息。只要想想买卖股票有逻辑上的错误,我们就可以判断,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有央行和农业银行的经验,不会说这种违背常理的话。
不幸的是,由于追求创新和速度的心理,这种常识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常常被忽视。这并不是说,虚假信息必须是主观和恶意的,而是说,面对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市场各方必须谨慎。
为了准确传递信息和保持市场稳定,媒体从业者必须坚持这一基本行为准则。
标题:守住新闻事实准确的底线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