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61字,读完约18分钟

现在,供应方改革是一个热门话题。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经济政策声明中一直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

但是到底什么是供应方改革呢?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供应方改革?事实上,很多人还不清楚。他们把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视为一个篮子,“里面什么都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杂货店”,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四位在经济研究领域颇有成就的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他们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和实质。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主持人周

客人: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会长韩康

康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所长

供应方改革超越了凯恩斯主义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学术界和媒体对供给侧改革有不同的解读,其中有两种流行观点:“中国抛弃凯恩斯主义”和“中国拥抱供给主义”。在他看来,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在理解上也有误解。凯恩斯主义的措施是“挖一个洞,补一个洞”或发放失业救济金,以在短期内增加需求,但在长期内不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供给学派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减税来增加投资和供给的积极性。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供给学派政策是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一项政策主张。当时,当新自由主义达到顶峰时,里根被认为是推动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政府领导人。当时,美国供应学派完全反对工业政策。他们认为不应该为某个行业制定政策,而应该通过普遍减税来提高投资热情。

但我们正在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的吗?事实上,在过去或2008年以后(即使是4万亿元启动的时候),我们投资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是为了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消除增长瓶颈。这种财政政策确实在短期内增加了需求,但从长期来看,它降低了我们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我们的竞争力。

这在发达国家可能是不可能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总体上比较好。由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政府只能挖掘现有基础设施,然后再进行建设,这并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新的,这消除了增长的瓶颈,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这不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而是一种超越凯恩斯主义、将需求和供给的增加结合起来的措施。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林毅夫指出,我们现在谈论的是“集中力量加强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因为我们有许多缺点,必须弥补这些缺点;在税收过高的地方,应该降低关税;还有一些过剩的产能应该被收回。这是一场供应方改革。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家在推行供给学派政策时反对产业政策。我们现在追求的是稳定的宏观政策和准确的产业政策。我们仍然需要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产业政策。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因此,我们过去的政策既不是凯恩斯主义,也不是现在的供给学派政策。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论创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机遇,然后如何更好地做好我们的政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不要用发达国家的理论来掩盖我们当前的问题或理解我们当前的宏观政策。因为这种理解很可能会对中国的政策造成巨大的误解和社会压力。例如,在2008年,我们有了一个改进的空,但是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说发达国家的学术界认为凯恩斯主义是错误的,已经被抛弃了,所以中国不应该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但我们所做的不是凯恩斯主义,而是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我们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是要实施供给学派的政策,而是要在适度增加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要运用产业政策,而不仅仅是减税。过去,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不仅增加了短期需求,也增加了长期供给;许多供应方改革措施可以增加中国的长期供应,但也需要短期投资来实现。

中国的宏观政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求和供给的结合,既不是凯恩斯主义政策,也不是发达国家的供给学派政策。事实上,中国理论界的理解落后于中国的政策实践。

减少低效投资是供应方改革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要判断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需要考虑四个现象:第一,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劳动力成本增速仍然很快;第二,尽管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通货紧缩已经出现;第三,尽管经济增长放缓,实际利率仍在上升;第四,尽管实际利率在上升,但资本回报率却在下降。这些现象表明,总需求不足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如果总需求不足,劳动力市场应该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成本不应该增长得这么快。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我们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低效投资挤出了高效投资,而低效供应挤出了高效供应。只有这个问题才会引起上面提到的四种现象:因为低效生产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包括资本和劳动力,其他生产者可以获得的资源较少,所以其他生产者必须为获得资源付出更高的价格,所以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会上升;生产效率越低,高效率生产被挤出的情况越严重,整个经济的平均效率越低,投资回报越低,经济增长越慢。在高资本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低效率的生产者能够生存和低效率的投资能够继续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生产者已经得到了各种形式的支持,这种支持。他们将继续生产,即使他们赔钱,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加,行业价格低,导致通货紧缩。”白重恩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地区可转移劳动力的减少,低效生产对高效生产的挤压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也将导致高杠杆率和高资本成本的恶性循环。由于投资回报率低、资本成本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弱,企业债务不断增加。高负债和低回报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为它们也增加了企业需要支付的风险溢价,从而增加了资本成本。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白重恩认为,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有必要减少对低效生产者的支持,减少低效生产和低效投资。解决产能过剩是一项关键任务。产能过剩不仅影响同行业高效企业的生存环境和正常发展,还会占用稀缺资源。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首先要努力运用市场机制,确保淘汰低效产能,保留高效产能,同时确保过剩产能所占用的资源能够释放出来,用于高效生产。在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有效利用通过化解过剩产能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并努力促进这些劳动力的再就业。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更仔细地选择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当然,我们真正需要的公共服务的缺点应该得到弥补,但我们绝不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投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投资创造了一个“新的双重经济陷阱”:刺激投资挤出有效投资,降低平均效率和增长率,并带来进一步刺激投资的需求。即使有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我们也应该把握提供公共服务的节奏。如果速度过快,将会造成一些上游产品的短期突然需求,并成为新一轮产业过剩的诱因。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除了减少低效投资和生产,我们还应该鼓励高效投资。如今,企业面临的各种成本都比较高,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努力降低企业面临的成本是促进有效投资的重要条件。应该尽快采取的一项措施是减少社会保险缴款,用国有企业的股息和国有资产的分配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一方面,减少社会保障缴款降低了劳动力使用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也增加了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的动力;另一方面,它可以增加劳动力需求,保证就业,增加工人的净收入,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如果我们可以启动推迟退休同时减少社会保障缴款的机制,我们也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和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此外,降低企业面临的税费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手段。虽然各级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困难,但清理企业面临的各种支付方式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尽快完成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同时也应该考虑在经济快速转型阶段加快企业资产的折旧。这些措施将减少财政收入,这可以通过处置部分国有资产和适当增加赤字来解决。我们也希望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主导的低效投资。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应该以缓解通缩为目标。我们应该进一步开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传导渠道,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应该努力避免货币政策推迟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只有这样,货币政策才能真正起到缓解通缩的作用。

解决产能过剩和减少低效投资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增长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是帮助我们走出当前困境的必要手段。只有优化结构,我们才能保持持续增长。

全面准确把握供应方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会长韩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供方改革非常重要,但目前社会各界对供方改革的认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供方改革的效果太过宽泛,期望值太高。 许多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问题被置于供给方改革之下,认为供给方改革是“灵丹妙药”,这显然是有偏见的。 其次,对供应方改革的理解存在问题。根据这一理论,供给和需求、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永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同时,一般来说,需求管理主要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短期和眼前问题。例如,当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过快、失业率过高、企业破产过多时,政府可以通过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内的需求监管工具箱来刺激经济增长。供应管理或供应方改革恰恰相反。除了减税,它主要解决供给模式和供给结构的问题,也就是说,它解决更深层次和更长期的经济问题。因此,供给与需求、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发挥其作用。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现在,无论是官方还是学术界,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全面而准确地解释供应方改革。其中一个问题是,目前,经济增长继续下滑,底部还没有牢固建立,经济没有软着陆。此时,如果我们选择通过供给方改革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供给方改革能在短期内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更快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这只是一个错误。有些人甚至将政府重大工程一揽子计划的扩大纳入了供应方改革。”韩康指出,政府增加对公共产品的投资绝对不是一项供给方的改革,而是扩大总需求,这是为遏制经济快速下滑而采取的措施。如果说政府公共产品的投入也被视为供给方改革,那是计划经济的思维。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韩康说,经济下滑和增长反复波动,呈现出中国转型升级的痛苦期和过渡期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心理上为持久战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想象有了供应方改革的设计和措施,通关会更容易。“供应方改革关注结构性问题是正确的。解决结构性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在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上有所创新。老有两个办法:第一,淘汰一些完全失去有效供给能力的所谓“僵尸企业”;二是部分创新,即企业通过改革重新获得发展动力,“创新”是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的整体创新。在这里,消灭“僵尸企业”的难度不可低估。最大的问题是安置下岗职工,这个数字肯定远远超过有关部门估计的150万。在这方面,2016年,中央政府提供了1000亿元的安置资金。但是,应该充分考虑到,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大规模下岗职工相比,当前的法律环境、职工维权意识、下岗职工安置成本、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安置难度更大、问题更复杂。特别是当前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如果有轻微损失,就有引发社会群体事件的风险。”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如何安置下岗工人?韩康认为,应该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措施。首先,如果一个企业在破产时不能保护其员工,它需要国家的基本投入。中央政府已经投入1000亿元专项投资。虽然强度很大,但资金只会被重新安置,而不考虑发展。重新安置后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依靠扩大市场就业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市场管制,使其能够健康发展,让下岗职工在相对舒适的就业环境中继续工作。如果只有短期安置而没有积极的再就业,下岗工人的问题就不会得到满意的解决。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韩康指出,目前供给面改革不能面面俱到,比如“去产能、去库存”,可以通过供给面改革或其他方式来实现。以不同方式进行“去容量和去库存”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目前,中国大城市的房价已经大幅上涨,新一轮的销售热潮接连出现。公众舆论普遍认为,这对于房地产去库存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然而,仔细观察发现,如此高的房价和市场上的热卖并不是由所谓的购房“需求”驱动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一些投资机构的资本信用投机的支持。随着这种去库存化,全国许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一飞冲天,房地产交易中心再次出现排队抢房的热潮,这可能会使今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的增速有所上升。刺激短期增长是有效的,但它是否符合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能否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则是另一回事。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韩康进一步分析说,一般来说,需求方是“买”,主要是购买户,供应方是“卖”,主要是企业和厂家的销售。供给方面的改革是在整个市场层面上,使企业和制造商的销售与居民家庭的市场购买相匹配,从而实现“正确的买卖,均衡的供求”。现在,商品房市场实现了“正确的买卖方式和供求平衡”了吗?中国有五个社会收入阶层,即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阶层。现在大城市的房价这么高,谁来买和投机?主要是高收入、中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群体,可称为两个半阶层。这两个半阶层,特别是高收入和中高收入阶层,虽然人数不多,但却占了社会财富的很大一部分,他们有很大的精力买卖商品房。在一些金融投资机构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完全挑起国内房价,掀起新一轮的房地产销售高潮,这可以吸收大量过剩的产能,如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导致新一波的繁荣。那么增加房地产的供应量,是不是对未来发展的一颗“定时炸弹”?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那么,房地产应该如何“去库存化”?韩康认为,政府应在“宽用严炒”的原则下,一方面坚决控制资本投资和投机性房地产投机,另一方面采取新的发展思路解决更多社会群体的住房问题。

韩康解释说,"用户宽度"是针对购买第二套房内有住房需求的家庭,还有放松的空间。他认为:“对于一个居民家庭来说,第一套房子是自住的,原则上不应该纳税,第二套房子是改良的房子,有一点家庭投资的意义,可以少征税。在第三套房上面,必须有一个投资性质。当一个家庭购买第三套房时,其目的无非是房价或租金收入的升值,而这属于资本收入,当然还要交税。”韩康表示,在房产税出台之前,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炒房”现象必须加以限制和约束,对类似“温州炒房者”购买整栋楼的纯资本性房地产投机行为应坚决控制。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重点抓制度供给的领导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所长康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和提高供给体制质量和效率的政策反映了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的新思路。政府管制的功能是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平衡。然而,在过去,需求管理是经济理论和监管实践中讨论最多的,是一种全面的反周期管理,而供给管理更注重中长期和整体发展,考虑结构优化,实行差别待遇,突出重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协调和匹配,但长期被忽视。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继续使用需求管理的调控手段和功能显然受到限制。为了正确把握和完善环境和机制,迫切需要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供给面。客观地说,当前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不是一个新的标签概念,而是一个承前启后、理论联系实际的过渡性创新;它不是否定需求方的重要性,也不是简单地采用美国供给学派的减税思想,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吸取了国内外需求和供给管理的所有经验,侧重于供给体系的建设;我们不应该搞“新计划经济”,而应该在坚持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把有效的市场和有前途的有限政府结合起来,以实现惊人的现代化赶超。其核心内涵是以改革为关键的解放生产力的长期行为。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对于中国的供给方改革,关键供给是制度供给优先。政府通过“政策供给”引导结构优化,通过“制度供给”刺激增长潜力释放。目前,中国在供给方面的努力涉及一系列挑战,如应对资源与环境矛盾的压力,以及相关制度建设,如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这些都是走向现代国家治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推进供给体制改革,首先要把“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只要经济在可接受的运行范围内,政府就非常有必要永远不要贸然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按照综合改革的方向,市场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只要是在可接受的就业水平之上和价格之下,落后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就应该在市场力量的引导下通过结构调整加以消除。事实上,政府在约束自身角色、推进分权改革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和麻烦,但坚持这一重要原则关系到全局和长远。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每个人都意识到经济运行中矛盾的积累和突出,解决矛盾需要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结合起来,在供给方面区别对待,突出经济手段机制,进行系统创新。

在“三驾马车”框架下,传统的需求管理强调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三个方面。这个框架有些道理,但也有其局限性。有必要将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与消费供给、投资供给和出口供给联系起来,并相应地成为各自需求的满足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需求侧“元动力”所引发的供给侧反应和适应机制,即其相关的要素配置和制度安排,只有优化回应需求侧“元动力”的供给侧结构动力机制的构建,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才能自然升级。

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总的来说,中国最重要的发展理念和创新动力在第一位,实际上是把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而在三层互动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制度供给主导的综合改革阶段的挑战和困难。也就是说,引领新常态,关键取决于两大因素:科技和制度,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冲各种因素,创造升级版发展,在改革中解除供给约束,放松供给约束。

标题:供给侧改革应该怎么看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