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29字,读完约10分钟
资料来源:国家博物馆
看家的,在家这么久了,有点不平静吗? 可以和国博解说员一起在线看展览,看文物。 拿到一杯茶后,请再安静一点。 喝茶的话,《红楼梦》里写得很多,但最详细、最感兴趣的不过是第四十一届。 在贾母大观园宴请刘姥姥,宴会结束后一起来到妙玉住处的栊翠庵。 玉为了取悦贾母,亲自拿着海棠花式雕漆埋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碟,里面是变成窑的五彩小盖表。 贾母喝了半杯茶,也给刘姥姥吃了。 后来道婆接过碗回来的时候,妙玉讨厌刘姥姥用的窑杯脏了,就放在外面了,不采用了。
清雕填补云龙纹滚筒式漆箱
明成化斗彩花蝴蝶纹罐
玉悄悄地拉着宝钗、黛玉去吃“台己茶”,宝玉也跟着去了。 我看到妙玉在风炉上搅动着水,泡了另一壶茶,这时候她又拿出了什么茶杯?
交给宝姐姐的是一只耳朵杯,所有者的书上刻着这个刁钻古怪的名字,上面刻着两行小字“晋王恺珍玩”“宋元丰5年4月眉山苏轼被秘府看到”。
交给林妹妹的是一个小盆形的杯子,上面刻着“点犀”三个垂珠篆字,这个名字也很困惑。
茶杯不够了,妙玉把平时喝茶用的绿玉斗交给宝玉,一点也不洁癖。 宝玉明白这种离别的心情,却故意说“世法平等”。 他俩用那样的古董奇珍,说我是俗器”。
《栊翠庵品茶》中的一段,人物对话中的雅趣、机锋乃至暗通的情愫,让网友乐在其中。 作为博物馆迷,你可能也对宝钗、黛玉用的“古董奇珍”感兴趣,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下其奥妙。
“神仙茶具”之一
首先,说名字最全的“b摷旳”(从奇怪到没字)。 因为“bān”“瓟”都是瓜类的名字,所以也有评论者称之为甜瓜杯。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道具,可能就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而制作的。 半球形,单耳,像口袋里的咖啡杯。
等等,好像哪里错了。 瓜形的话,为什么叫“切”? 喜欢青铜器的人,绝对不知道“切口”。
这三个切口时代跨越3000多年:左边是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陶切口,陶切口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前人创造出来用于煮饭。 中间是国博收藏的商代青铜切口,属于温酒、灌酒礼器。 右边是故宫收藏的清干隆绞丝咖啡,与前面两种古风相比,看起来更具西洋风格,但青铜切的造型元素不少,还装饰着商代常见的饕餮纹样,仿佛“复古时尚”。 宋代以来,文人雅士崇尚青铜礼器,热衷收藏与模仿,曹雪芹生活的雍正、干隆时期、仿古风也极为盛行,钟鸣鼎食的嘉府采用了此,符合身份和潮流。
但是,“bān瓟”和“旳”又有什么关系? 提供一条线索:“瓟”和“匏”为通词,“瓟旳”为“匏旳”。 有想法吗?
“匏”是葫芦的古称,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葫芦的遗存,反映了葫芦在我国至少有7千多年的栽培史。 葫芦特别适合做容器,汉代、岭南地区的先人模仿葫芦的样子做陶壶、盛水、盛酒,体现了师法自然的智慧。 上图为国博馆收藏的西汉勋壶。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凌驾于一叶扁舟之上,举勋樽相属。” 葫芦壳做酒器在宋代很时尚。 明代,南方新兴的中层士绅风雅自命不凡,经常给朋友读诗作画、游山玩水。 为了方便携带,他们找回了宋代的葫芦器,玩了新的图案。 在柔软的葫芦上盖上特定形状和图案的模具,使之和模具一样成长,被称为“范制”。 自康熙以来,范制勋器风靡宫廷,技术精湛,上图蒜头瓶、高足碗分别制作于康熙、干隆朝,是皇帝观赏的珍品。 清宫制作的勋器有瓶、箱、碗、盘、笔筒等多种器型,“奇丽精致,可夺天工。 钱热闹起来,就像砖头文一样。 干间所制者特别朴雅,也是这个御府文房的绝品。 ”。
匏器大盛时代正好是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妙玉给宝姐姐用的茶杯基本上明确了不是瓜形,而是葫芦范围内制作的切口形。 那么,问题也出来了。 既然匮器流行于明清时期,如何将西晋富豪王恺珍玩、北宋文人苏轼鉴赏一样明显的“穿”文案刻在这个杯子上? 曹雪芹出身世家,知识渊博,应该通晓勋器等文玩,写妙玉收藏这《假古董》,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吗? 我们先留着扣子,品尝“点犀”,然后解谜。
神仙茶具之二
玉先生为林先生使用的茶杯被称为“点犀”,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李商隐先生的诗句“心中有灵犀”。 传说犀角的中心有贯穿首尾的白线,敏锐,有“灵犀”的说法。 顾名思义,“点犀”应该是犀角杯。
兽角是原始的饮料。 说到方杯,你想到那个了吗?
这件文物是从着名大明星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兽首毛纳乌斯杯,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其实,它的材质不是兽角而是玛瑙,但形状和质感都一团糟,更出色。 学者们认为,这个器物的形状来源于西洋角杯“来通”,采用时从下端即尖端开始喝。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角杯,有用兽角制成的,也有模仿兽角形状的,还有利用习性从山顶口喝的。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角杯,是目前罕见的方形玉杯实物。 也有学者认为,这样的方形杯可能是模仿先秦文献中记载的角状“兔意”(古书中经常列举“兔”和“犀牛”,一说“兔子”就是母犀牛)。 另有学者指出,犀牛生活在汉代岭南,犀角被视为珍品。 总之,这个方形玉杯与犀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说古人犀牛角能解百毒,有利于长寿,但汉代以来犀牛在中国几乎灭绝,犀牛角杯遇难无求。 明代以来,随着海上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密切交流,犀角作为珍贵材料更多地进口到中国,高级官僚贵族为了发财,制作并采用犀角器物。 在曹雪芹生活的清代康干时期,犀角杯已经迅速发展出横、纵两种形制。 横卧式犀角杯与小船相似,例如清宫旧藏的这幅(上图),表现了“仙人乘槎”的神话故事。
船式饮器源远流长,战国以来,人们一直用带有椭圆形“翼”的耳朵杯喝酒(上图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王妃家”漆耳杯)。 王羲之《兰亭集序》使《流觞曲水》闻名。 唐宋以来,金、银、玉质“酒船”成为贵族的新宠。 李隆基皇子的时候,在宴会上听说“继续喝三银船”,很害怕,但其实是三大杯。
垂直犀角杯与觚、意( zh )这种开放、纤细的高度酒器有渊源,可能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兢”的南越王墓白玉角形杯,也是其“祖先”。 观、意、意都以“角”为部首吗? 因为它是从兽角杯派生出来的。
那么,“点犀”是什么样的呢? 学者认为“”应该是高脚器(“乔”的本义是“高”)。 制作酒器必须挖掘中心空。 这是因为没有贯彻犀角白心的所谓“点犀”子虚乌有。 有些学者认为,《红楼梦》庚辰本、戚序本作《杏犀》应指出,优质的犀角在光线下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杏黄色。 在“千古——红楼梦文化展”的第三单元,策展团队特地从国博馆藏中挑选了这款清代犀角透雕盘蟠柄杯,体现了“栊翠庵品茶”的复制品,你觉得看起来不像“点犀”吗? 请有一天再来看我,到展览室来看看真相。
值得一看的“神仙吵架”
沈从文先生(左)、周汝昌先生(右)
从文化财产的角度追溯,似乎只知道表面,还留有未解决的疑问。 《红楼梦》里写的器物很多,但这两个茶杯的名字真的很少见,绝不是随便取的,有什么弦外之音? 为了这个问题,60年前,著名学者沈从文、周汝昌曾经“神仙打架”,见仁见智。 两位老师着眼于《红楼梦》的创作方法和人物塑造,透过东西与人见面,“活”了两个茶杯。
清改琦《红楼梦图勇》中的妙玉
茶杯主人妙玉从官家出来,才华出众,但注定修行、收养。 大家都说她“人孤独,不合时宜”。 但是,在栊翠庵品茶一次的描写中,我们发现她的性格并不那么“平面”。 她认真地邀请了贾母,但对刘姥姥很反感。 高级茶杯是刘姥姥喝了一口就扔了。 面对黛玉、宝钗,她拿出常人不认识的高雅器具,还敢直言黛玉是个“大俗人”。 面对宝玉,她表面矜持,但心里有点微妙的欣赏和亲昵。
对此,沈从文认为曹雪芹写这样两个茶杯,是对妙玉“伪”的暗讽。 表面上聪明,干净,喜风雅,其实有点不自然,势利,虚伪。 从这篇文案和全书对妙玉性格的讽刺批判来看,这两个器物的名字意味着“b摷切”是“班包假”,“点犀”是“见底假”。
俗话说:“假冒伪假? 请假。 不是真的吗? 肉沁在心里。 意思是“假的一定是假的,真的是真的”。 “作者是否有意采取符合俗语“班包假”的谐音? 有时指东西,有时指人吗
犀有“透终究是可贵的”的意思,我知道元明杂剧的市话多是“乔”的意思,所以当时取名为“点犀”的意图,“毕竟是假的”“透底假的”
周汝昌认为,从吟咏第五届妙玉的《世难容》这首曲子来看,曹雪芹并没有赞扬、同情和嘲笑妙玉。 这两个茶杯的名字暗讽的是,不是其主人妙玉,而是其采用者宝钗黛玉:“B摷切”指宝钗的性质“班包假”,所谓“汉言寡语,人称藏愚。 随时保护拙劣免受自己的云的侵害”。 “点犀”应该是“杏犀”,配上“性的意思很奇怪”,指黛玉的怪癖、多疑、心事重重、爱使的小性。
我觉得,特别是写给发夹、黛二人的这两个奇怪的杯子,其寓意似乎都压在妙玉自己一个人身上,只有从发夹、黛二人身上着眼,才不会失去作者本来的意义。
犀的“点”是后世随意修改的,雪芹原本只做“杏犀”,代表性的庚辰本和戚本都是如此。 它不干涉李商隐的“心有灵犀”。
您更认同哪位的意见?
清改琦《红楼梦图勇》中的黛玉、宝钗
看东西,看人,看精神。 虽然茶杯很小,但体现了18世纪中国上流社会的生活风尚、高雅情趣,体现了曹雪芹的隐喻、有机锋深邃的文章。
《红楼梦》是这样一部“史家笔法诗家言”巨着,我们不仅要用考证历史和社会的思维,还要用体会世界人性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来欣赏它。 “都云作者痴,谁来解开那个味道”……
参考文献:
沈从文:《bān瓟斓》和《点犀》——讨论《红楼梦》的注释》,《文学遗产》第375期,1961年。
周汝昌:也谈“b捞n瓟切”和“点犀”。 光明日报》1961年10月22日。
王世襄:《谈勋器》,《故宫博物院刊》1979年第一期。
“玉角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2019年11月21日。
标题:“《红楼梦》里的雅生活:这是什么神仙茶具”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2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