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2字,读完约3分钟

抱着死去的国家的心

烽火移动的途中,保护故宫文物,庄严地向孩子们种植中华文化的基因。 庄屋四兄弟,成年后从事的事业都和文化有关。 庄灵的大哥庄申专攻美术史研究,二哥庄因是作家,三哥庄喆是书画家。

庄灵说:“当时的物质生活很艰苦,但每天都和自然生活在一起,所以精神上很舒适很丰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他说:“抗战胜利,举国欢庆,那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

第二年1月,庄家告别飞仙岩,陪着文物又出发,目的地是重庆。 那次旅行和以前完全不同,“每个人心情都很好,两个人很晴朗,路边是翠竹的绿树,变得更开心了”。

从1945年初到1947年夏天,庄家的孩子们在重庆恢复学业,这期间也成为庄灵“出生以来最稳定的一天”。

1947年6月,庄家与故宫同事保护文物登上军舰,从重庆沿着长江下到南京。 那是庄灵一生第一次上船,很兴奋。 他还模糊地记得。 父亲在两岸插上天崖,哪里是谩门的刻石,哪里是白帝城和古栈道,哪里是被云蒸雾笼罩的巫山十二峰……

那年12月,故宫将抗战大后方的文物转移到南京,故宫博物院在北京和南京两个院区的事务逐渐恢复。

1948年12月,他庄严地带着家人和故宫的同事,随着320箱故宫文物,在南京下关码头坐船前往台湾。 庄灵记得那天天气阴暗,风大,船体剧烈摇晃,睡在堆满文物盒的平台上。 他认为“就像震动的煤球”。 靠近连接在舰首地板上的黑色狼犬,晕船,吠叫得很厉害,有时伸长头呕吐……。

就这样忍了四五天,船一早靠岸,庄家登陆基隆港,从此在台湾待了几十年。

1980年,庄严地在台上病逝。 庄灵说,身为终身“故宫人”的父亲最大的遗憾是,将有生之年无法亲自渡海来台的文物带回北京故宫,“他成长学习,安身立命,深耕历代中国文化艺术的永远故乡”。

1999年,离开贵州55年后,庄灵第一次回到安顺,一日元的父亲留下了遗志。 之后,他又回贵州三次,每次都去安顺的华严洞看看。 “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总是想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也想知道现在的人是否还记得那个历史”庄灵说,他现在还可以用安顺方言和当地人交流。

严肃的好朋友、著名作家台静农为此挽联写道:“历史强盗与建业文房并存,终生以藏史为荣。 置身魏晋人物之间,死的还怀故国之心”。 庄灵说:“每次想起这个哀联,就想起父亲,想起故宫,想起小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去南迁文物长大的激动的岁月。” (陈结合兴孟昭丽袁全)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标题:“两岸故宫后人共忆国宝避寇路”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