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84字,读完约8分钟
改则县先遣乡
在每个重大节日,先遣乡大众次杰一家在屋顶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记者维克摄影
夏天的先遣乡黄昏很美。
夕阳低挂在地平线上,原来碧绿的草原、蔚蓝的湖、雪白的羊群染成金色,散发出毽子的光辉,绚烂得有点睁不开眼睛,周围的一切都不现实,如梦如幻,如天堂。
曾经,这个今天安静、和平、美丽多彩的土地,在20世纪50年代,她被称为江索果尔和扎曼保时,埋葬了包括李狄三在内的63名进藏先遣连烈士。
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我们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采访小组追随先烈们的足迹,来到阿里地区的改则县先遣乡。
山如海,残阳如血。
生命与热血铸造的历史
先遣乡的历史是先遣连的烈士们用生命和热血构筑的。
1950年8月,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一团保护股长李狄三,率领进入西藏先遣联的136名官兵从新疆于田县进军蚂蚁,拉开了和平解放蚂蚁的大幕。 先遣连花了约1个月攀登雪山,越过大坂,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行程600多公里,进入了蚂蚁的不规则部落内的扎曼博营地。
驻扎麻芒保后,先遣联积极向当地群众推进党的政策,做好思想工作,支持群众生产、打倒土匪,与当地地方政府达成“五项协议”。
但是,接下来的高原疾病成为先遣联的最大敌人。 驻扎在麻芒保的270天里,包括李狄三在内的63名将士因生病、饥饿、寒冷、疲劳而牺牲,有一天还举行了11次葬礼,有些士兵埋着战友回营地的途中倒下了。
减员的先遣联继续坚守,最终与后续部队一起,于1951年8月3日进入阿里ga本政府所在地ga大克,举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圆满完成和平解放蚂蚁的光荣任务。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草原的风抹去了硝烟的痕迹,茂密的草遮住了徒步的脚印。 今天,我们看到过去先遣连驻地附近留下的工程和战壕,只能静静地想起那匹金戈格铁马,千里风雪峠的岁月。
但是,历史不会忘记。 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先遣联的所有牺牲者或活着的指挥官。
民主改革后,为了纪念先遣联,扎麻芒保一带改名为“先遣乡”(旧制之乡相当于今天的行政村)。 1999年,撤出区并乡后,建立了先遣乡,管辖了6个行政村——先遣联,以一种改变地方名称的方法,永远铭刻在历史长卷上。
年,新建成,高近20米的先遣连纪念碑建在原来的先遣连驻地,写着“入藏英雄先遣连烈士永垂不朽”,供子孙瞻仰。
在500公里外的狮子泉河烈士陵园的斜面上,整齐地排列着63名先遣连烈士的陵墓,默默地注视着、保护着今天繁荣的蚂蚁。
到了清明季节,陵园里红柳低吟,弥漫着青烟。
“先遣联精神”浇筑的土地
“我们这一代是听着先遣连的话长大的。 我小时候出去玩了。 先遣连留下的军服和被子也在草原上捡到过。 ”今年69岁扎布村的老人次成对记者说。 “如果先遣联没有来,也许现在我们还生活在农奴社会。”
在他的记忆中,在民主改革之前,先遣乡的平民放牧向头上的人交税,每只羊或一头牛每年交一个大洋,每次交税,老百姓就剩下不多了。
自治区成立初期,没有头人的压迫,但由于在偏僻地区沿袭了游牧生产方法,所以先遣乡没有房子,没有道路,牧民们住在旧帐篷里,可以混衣食。 除此之外,有些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牧民亲戚之间也能在几年内见面。
人的正道是沧桑,翻天覆地慷慨。 现在,先遣乡为520户大众中的485户建了安居房。 建设6个行政村乡村公路300公里,建设转换公路1000公里太阳能发电覆盖率100%; 广播电视的村通目标率为100%,通信目标率为75%。 全乡开设了拥有11个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幼儿园和初小,入学率接近100%。 成功克服困扰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多年“醉汉”难题的6个村庄都完善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牧家书店、扶贫商店、医务室,实施了村容村容貌的配套建设。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7389.81元,实现劳务收入301.87万元,人均收入增收2036元。
特别是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扶强扶优”、“强带弱”的就业结构开展扶贫事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创收工程优先考虑当地群众,为绝畜户增加家畜,困难群众处理资金,开展培训,使2000名贫困户受益。
“先遣乡是先遣连驻扎时间最长、事迹最悲壮的地方,也是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和危险的‘先遣连精神’的诞生地。 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和发扬“先遣联精神”,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勇敢面对。 ”。 先遣乡党委书记李熙斌对记者是这么说的。
说到“先遣连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扎布村党支部书记的次杰是活着的典型。
1996年以前,次杰家本来有400多只羊和牦牛,但在村子里条件还不错。 但那一年家畜误吃醉汉,都死了。 他又拿出所有的积蓄买了一百多头牛和羊,但没人知道不久又吃醉草死了,绝对成了家畜的家。
这样的灾难没有打倒次杰。 他先积极外出工作,留下改革县所有乡镇的脚印,然后开始做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生意。 2009年,次杰摘下了“贫困户”帽子,年,家族收入超过5万元,次杰带领村里的群众成立了牧民施工队。
现在下杰家有200多头牛和羊,昔日牛羊满满的情景又回到了这个充满苦难的家庭。 而且,国家不必为当地人的每头家畜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担心家畜死了家人失去粮食的困境。
“先遣连战士为了解放我们,不怕牺牲,我家遇到困难,受苦也没什么。 回顾过去,次杰说:“勤奋努力,日子就会好起来。”
即使在建立了“先遣连精神”的土地上,这里的人民也很顽强。
盛开在草原深处的青春
先遣乡位于改则县西北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距县城140公里,海拔4560米,距改则县有名县城最远,是条件最苛刻的“北部三乡”之一。
恶劣的环境挡不住追逐梦想的人的脚步。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青年干部怀着建设草原的梦想,追寻先烈们的足迹,从各地来到先遣乡,扎根,为草原更美好的明天倾注心血,流汗,绽放青春。
今年24岁的米久多吉来自阿里地区普兰县。 自去年7月来到先遣乡以来,他一直从事草补工作。 全村520户人家每户至少去过两次。 最远的一户离乡政府有300公里。 这几年他没回过老家,每月只能去县城一次,洗澡,理发。 但是他没想到这种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困难。 因为他身边有乡文化干事,她的次仁拉姆的陪伴。
这个男孩腼腆地说:“我们俩是高中同学,一直关系很好,大学毕业来到先遣乡,为了建设蚂蚁而闹事。” “其实,只要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工作,不管去哪里,都是自己的家”。
26岁的普珍来自山南地区贡嘎县,去年就职,是扎布村的大学生村官。 现在工作生活都很好。 她也学习了当地的语言。 可以和当地大众的信息交流了。 我很担心在昌都的丈夫。 从昌都到蚂蚁,2000多公里是两个人现在无法逾越的难题,电话成为信息表达的第一方法,每天固定一个小时以上,每个月的电话费至少500元。 她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想要孩子。
24岁的农牧干事索兰卓加来自拉萨市尼木县,去年8月,父亲和叔叔开车1000多公里,从拉萨把她送到了改则县。 分手时,她和父亲流泪,叔叔上车假装没看见。 现在来自农区的她学会了在哭鼻子里生炉子,父亲多次劝她回拉萨,但顽固的索兰卓加不答应,决心在先遣乡一定取得成绩。 很遗憾来到先遣乡8个月后,和远离山南的男朋友分手了,到现在还是单身。
“我现在不想恋爱,想好好工作,学习真正的本事”索兰卓嘎认真地说。
“她眼睛很高,普通男孩根本看不见”的普珍笑嘻嘻地补充道。
“不,不要在记者面前说那种话”佐兰卓加羞愤地打了普珍。
大家玩得开心,女孩们银铃般的笑声像草原风一样,吹遍了所有身体的心田,说不出的惬意。
烈士们不知道泉下知道,会高兴吗? (记者温凯益西加措毛纳张黎)
标题:“改则县先遣乡:风展红旗砺壮志”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