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法兰克福10月25日电金融观察:德国政府对中国并购的干预令许多方面感到意外

新华社记者沈忠浩

21日,针对中国福建洪欣基金收购德国爱思强公司一案,德国经济部决定取消9月初签发的“无害证书”,并重启复审程序。这给德国股东和投资者造成了损失,德国媒体和经济界也对政府的出尔反尔感到惊讶。据业内人士称,违背对海外投资者的承诺将对德国吸引外资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政府很少食言

爱思强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德国一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目前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今年5月,中国福建洪欣基金表示有意收购爱思强,并于7月底正式发布要约文件,拟以每股6欧元(约6.5美元)的价格收购爱思强公司已发行股份,M&A交易总规模约为6.7亿欧元(约7.3亿美元)。

9月8日,德国经济事务部对中国出资收购艾思强一案出具了“无害证明”,这意味着德国政府认为此次收购不会对德国的公共秩序和安全构成威胁。然而,仅仅一个半月后,德国政府突然宣布撤销该证书。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的分析师哈拉尔德·施尼策(Harald schnitzer)认为,德国经济事务部的行为完全出乎意料,是一个“令人不快的意外”。

到目前为止,德国经济事务部还没有就证书的吊销公开发布正式公告或相关解释。至于撤销的原因,只能从个别政府官员那里获得线索。

德国经济事务部发言人24日在柏林表示,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埃尔曾多次干预此次合并。几天前,经济事务部国务秘书马蒂亚斯·马奇尼格(Matthias Machnig)告诉德国《世界报》(Le Monde),政府不知道有关合并的相关安全信息。

保护主义有害无益

24日,爱思强公司发布了被经济部吊销“无害证书”的消息。同一天,爱思强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的股价分别下跌了15%和11%。

分析人士指出,德国经济事务部决定取消该证书的时间恰好是10月21日,当时认购率达到65%,超过了50.1%的最低认购率。政府此举涉嫌故意阻挠并购案,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法兰克福汇报》的文章指出,爱思强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已经成为政府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作为一个可以信任、遵守规则并自行决策的政府,德国经济事务部的行为令人费解。

根据现行法律,政府只有在并购涉及电信和电力供应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并且与德国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相关时,才有权干预甚至停止并购。

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德国经济事务部正在起草有关在欧盟层面实施投资审查的相关建议,包括赋予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对非欧盟投资者完全否决权的建议。

德国经济界普遍认为,政府打着保护主义的旗号,干预外国并购,对德国企业是有害的。不仅中国投资者,美国和欧盟以外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也会对德国政府的反应感到不确定,然后远离德国市场。与此同时,一些陷入困境的德国企业将失去与海外资本重组的机会。

爱思强公司董事长马丁·格尔泽勒(Martin Gerzeller)指出,如果政府干预导致并购失败,爱思强将面临严重后果。“如果我们继续靠自己维持业务,就必须削减业务,裁员。”

市场对中国在德国的并购给予了积极评价

自2016年以来,中国资本海外M&A的步伐明显加快。据德国统计机构安永(Ernst & Young)统计,2016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对德国企业的投资增至108亿美元,几乎是过去10年总投资的两倍。

根据对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年并购德国企业后实施的可持续经营战略的观察,一些德国机构和专家表示,德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并购的担忧甚至恐惧是“非理性的”。

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指出,许多案例表明,没有理由担心中国的并购。中国投资者不允许德国企业在收购后转移,甚至增加了工作岗位。中国企业的目标是促进被收购企业继续发展甚至扩张。

德国大成律师事务所柏林分所合伙人麦赫曼认为,德国大量中小企业难以独自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投资者为其提供帮助,而中国企业也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双赢。

标题:财经观察:德国政府干预中资并购令多方意外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1504.html